一、以氏族图腾为姓
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物体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能够保护自己,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图腾是氏族的象征,它具有区分群体、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的作用,因而成为了本氏族的徽号和标志,直至后来演化成氏族全体成员的姓氏。
原始人将图腾视为自己的祖先,也被视作氏族始祖的名号,以始祖名号为姓氏是古人广为遵循的方法。现在的马、牛、羊、熊、鹿、龙、凤、山、水、花、叶等姓,都与古代的图腾信仰有关。
二、以封地住地为姓
①以封国为姓 这一类姓氏起源很早,夏朝实行分封制,因而以封赏国为姓氏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并流传至今。
周文王的第三子管叔鲜封于管国,周武王次子唐叔虞封于晋国,即以国为氏,管叔鲜和唐叔虞分别成了管、晋二姓的开氏始祖。
鲁姓是周公(姓姬名旦)之子伯禽的后人。周成王封伯禽在鲁地,所以后人便以鲁为姓氏。战国时的纵横家鲁仲连,三国时的吴国名臣鲁肃都是伯禽的后人。
曹姓是周武王兄弟叔铎的后人,苏铎被分封于曹国(今山东省定陶县附近),其后人以曹为姓氏。
以国为姓的还有卫、韩、祝、吕、杞、雷、薛、杨、魏、秦、楚、宋、郑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都成为了今天的姓。
②以封邑为姓 邑,又叫采邑,是一国君主分封给贵族的田地。这些贵族的后裔有的便以邑名为姓。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姓在汉族姓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例如,周代统治者虽然姓姬,但周文王之子季载受封的采邑叫冉(湖北荆口),所以季载的后人便以冉为姓氏。 周昭王之子的采邑在翁(广东翁源)这个地方,其后人就以翁为姓。 梁文王之子在卜梁(山西河曲)这块采邑生活,后代便以卜梁为姓。 楚武王之子食采邑于屈地(湖北子秭),因此就以屈为姓氏,诗人屈原就是其后裔。
晋国有一个地方叫羊舌(山西临汾),晋国公靖侯的后代得封地于羊舌,因此羊舌就成了他们的姓。 又如古代秦国有公族大夫封于逯(lù)邑(今属陕西省境内),其后人就以封邑取姓为逯。
③以居住方位为姓 以居住地方位为姓,是古人姓氏的来源之一。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生居住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的公族大夫们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住在西门的,便以西门为姓。齐国太子住在东宫,他的子孙就以东宫为姓;鲁国的仲闵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人就以南宫为姓;鲁庄公的儿子遂居住于东门,他的后人就以东门为姓。其他的如东方、左、南等,也都是将居住的方位为姓的。
三、以官职、爵位为姓
①以官职为姓 先秦时代,很多官职都是世袭的,即使后来失去了官职,他们的后代也以这些官职的名称来称呼这个家族,用来表示他们的社会地位。
西周设置五种官职,司徒掌教化、司马掌军事、司空掌工程、司士掌爵禄、司寇掌刑狱。每一种官职都由家族世代相传,这五种官员的后代就以其官名为姓。
史姓,先秦各国都有史官,史官是世袭的,这些史官的后人就以史为姓。尉姓,“尉”原为古代掌管刑罚、监狱的司法官,尉姓的一支源于尉官。籍姓,“籍”掌管保存国家典籍、文献的官员,其后代以籍为姓。据《通志·氏族略》统计,源于官职的姓氏约有100个,行、上官、山、充、钱、仆、乐、云、席、宰、师等姓,也是源于官职的姓氏。
②以爵位为姓 爵位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由于爵位是世袭的,这种世代相传的爵位后来就成为姓氏。
中国姓氏源出爵名的主要是公、侯两姓。我国历史上3000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以祖先的爵位为姓,这就是侯姓的来源。侯姓与含有侯字的复姓,都与爵位有关。
《左传》、《史记》等书中有许多以“公”字开头的复姓,如公子、公孙、公父、公孟、公仲、公叔、公西、公夏、公明、公玉、公乘、公若、公山、公冉、公石、公干等。“公”是先人的爵位名。这些复姓一般都简化为公姓,公姓许多是出自姬姓,公姓的先人是春秋时的鲁定公。
1、贶姓
贶(Kuang况)只分布在河南安阳市区的贶姓,源于清朝后期,不过百年历史,人口只有几十人,源流和迁徙失考。
据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科学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音“亚”、“死”、“难”、“贶”是最小的四个姓,其中人数最少的“贶”姓人数不过百人,荣登“中国最小姓氏”榜首。
专家认为,贶姓的贶字,是况姓况字的因误写形成。所以,贶姓是况姓的一个支系。
2、酱姓
古代的很多姓都是和技艺有关,这个酱姓就是一个制酱油很出色的人改姓的。
在“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个姓中,酱姓比盐姓还要稀少,也是最难找的,2007年统计中酱姓不足百人,在一次调查活动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寻找,最后才找到了14个人,六男八女,而且有趣的是,即便这么稀有的姓,还是有人重名了,14个人中,就有2个人都叫酱豆腐。
3、难姓
难【难,读音作nìng,不可读作nán】,难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源出古鲜卑民族土难氏部落。
后来族人大多迁移到朝鲜地区,留在中国地区的很少,今已改为汉字单姓难氏、山氏等。
1997年在河南省的焦作市武陟县曾出土了一通南北朝时期的古石碑,碑文记载了一个古代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做“难楼”,其后裔子孙在武陟一带生息繁衍。今武陟县有四个难氏小村,村民男女老少全姓“难”。
4、死姓
死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鲜卑族姓氏,隋、唐时期即已经汉化,族人皆融入汉族,但人口数量非常稀少。
在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中,死氏在“难氏(nìng读去声)”、“山(yà,也念shān,同为姓氏)氏”等三小姓中名列在倒数第二位,人口总数在千人左右,仅在今河南省的洛阳市、开封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等地区有零星分布。不过,死氏人口稀少。
5、写作上山下丘,读作yà
这个姓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专家袁义达,对中国最稀有的姓氏进行研究时,研究组在安徽省涡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共有2000人左右。
这些人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岳飞后人遭秦桧迫害逃亡,便把“岳”字上下颠倒,以逃避迫害,组成了这个新姓。
6、姒姓
姒(sì)姓,中国汉族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
由于分化成了许多个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2000人。由于绝大多数姒姓都随氏姓,所以现在姒姓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绍兴禹陵村,他们的职责历代以来主要是守护禹王陵。
7、点姓
"点“姓是1991年在江苏南京一家新创的姓氏。该姓氏据说《太平图话姓氏综》上就有收录,但历史上”点“是“点”的繁体字。
据载,在1991年江苏苏州的一个典型的“421家庭”中,出现了姓“点”的孩子,这个“点”姓也一般被认为是1991年所知人数最少的姓。
8、蛇姓
蛇姓(读作shé或yí),中国罕见姓氏。是个多民族姓氏,湖南宁乡、华容、益阳、麻阳及广东茂名、江西庐山、上海、河北唐县、宁夏同心、山西浑源等地均有此姓。
在哈尔滨市千万人口中,截至2013年2月中旬,查到蛇姓唯一一个家族,共10口人。起源很多,但如今姓此姓的人数不多,郡望有雁门、南安等。
9、王孙姓
王孙氏复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由于其已多简改为单姓王氏、孙氏等,据王符《潜夫论志·姓氏篇》云:“王孙氏、公孙氏,国自有之。孙氏者,或王孙之班,或公孙之班也。”
周代时,周王之孙在诸侯国做官的,别称为王孙,其后代有以祖上别称为姓的,称为王孙氏。王孙氏族人在后世、特别是明代以后,多简改为“王”氏或“孙”氏,故今天王孙姓的族人甚为稀少。
10、最姓
最姓是中华稀有姓氏之一,根据学者考证,最姓族源当属古老的商代“取子国”贵族后裔。
古取子国是古邾国的前身,地址大约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大律村凤凰山即古巨越山一带。此姓氏全国分布极少,有资料显示,现在河北临城县有最姓人聚居,古代山东邹县东部巨越山一带曾有分布。
广东省: 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海南省: 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重庆市: 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山东省: 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福建省: 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浙江省: 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江西省: 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内蒙古: 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湖南省: 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河南省: 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北京市: 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江苏省: 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山西省: 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湖北省: 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天津市: 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宁夏: 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辽宁省: 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上海市: 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河北省: 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安徽省: 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黑龙江省: 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四川省: 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0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 198.冉 199.房 200.边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______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