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为了提高家长素质,不断提高家长学校建设、教学水平,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组织领导,由政教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具体制定,落实有关管理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有关指导工作,同时,认真总结家长学校工作经验。
二、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系统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沟通家校联系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抓好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有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人员,担任学校家长学校专职教师,同时聘请教子有方家长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和提高家长学校授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重视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建设,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按照家庭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编制好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教材,同时收集、整理部分资料供家长学习之用。
五、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建立听课制度、每次登记考勤工作制度,做到每次活动有安排有记录,同时做好听课意见和建议的反馈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帮助家长总结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组织教子有方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做好优秀学员、优秀家长的评比工作,以调动激励广大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的主动性。
七、家长学校开展教育活动运用举办讲座、观看录像、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家教咨询服务等形式。
八、注意和积累有关文件,各种计划,总结、重大活动记录,学校档案、整理归档。
1、根据家长学校评估意见,认真学习,不断采集有关信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2、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组织家委会活动不少于2次。
3、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员、备教法,根据实际,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每学期两次。
4、做好学员的管理工作,每次学习做好出勤登记工作,及时处理、联系学员反映的意见。
5、向教导处汇报学员学习情况,听取校长、教导主任的改进意见并及时改进落实。
一、制定目的
为了进一步确保家长对学校各类活动的参与率,切实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特制定家长学校学员考核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校家长
三、具体内容
1、遵守学校的有关,进入校园不吸烟,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2、按时到校上课,不早退、不迟到、不旷课,有事请假。
3、尊敬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如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时,能主动与教师沟通。平时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4、积极看阅家长学习资料,不断更新自己的家教理念,丰富自己的家教经验,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每月一道家庭教育思考题。
5、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同时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
6、根据以上条件,每年对所有家长进行一次考评,考评分好家长、合格家长、不合格家长三个层次。
7、评选到的好家长要积极总结家教经验,学校给予通报表扬。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为确保集体备课活动的正常开展,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1.学校建立健全年级学科备课组,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每年级仅一名任课教师的学科,跨年级或学科成立学科备课组。每个年级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制定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建立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时间学校根据学校作息时间确定,学校统一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活动场所。
2.单周三(数学)、周四(语文)下午三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每位教师不得无故缺席。
3.年级备课组要在学期初做好单元集体备课的计划安排,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三有:有讲稿、有讨论、有记录。
4.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中辅导——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人备课”的单元集体备课步骤进行。中心发言人参加集体备课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写出详细的教案,并发到各成员手中。
5.备课时主讲人就教案的教学思路做框架式的说明(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方法等关键部分详细说明),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研讨、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备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有个性的教案。
6.学校如有统一布置的内容,即按学校要求组织学习,学校若无统一要求,则按各备课组学期初拟订的计划组织活动。
7.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正常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应提前通知本组成员,另行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并到教导处进行备案。活动中备课组长认真做好备课组活动记载。备课活动记录,每月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将作为备课组考核和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8.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备课组考核,学校对优秀备课组进行适当奖励。
9.集体备课的记录、主讲人发言稿、集体备课教案等资料要及时存档。
一、集体备课组织
1、学校成立备课组建设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为成员。负责备课组召集人的聘任工作,以及备课组工作监控、工作评价等管理工作。
2、学校分年级组设立学科备课组。同年级有平行班,且同学科任课教师2人以上(含2人),建立备课组。
3、每个备课组设召集人1名。学科组长、级部主任可以兼任相关学科的集体备课召集人。
4、集体备课实行级部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本学科(或本级部)相关工作。
二、集体备课时间
两周一次,周一业务学习时间段。(下午两节课后15:30—16:30)。
三、集体备课内容
集体备课内容以教材课例研讨为主,一学期为8次,每个备课组从每个单元选1节课为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以后每年每单元选取课例原则上做到不重复,顺延原则,直到循环)。每位教师的一人一课内容,从集体备课课例中选取。
四、集体备课流程
1、学期初,备课组召集人组织组员明确全学期的集体备课内容、进度和主备人,制定简明可行的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及时交学科组长审定后由教导处存档。
2、集体备课活动前,教师分工完成主备任务,主备人将相关材料提前发给相关教师,以便相关老师早作准备。
3、集体备课活动时,由主备人进行中心发言,其他教师进行讨论。
4、集体备课活动后,各位成员根据班级实际再次修改,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如:二次备课等。教师积极进行课堂实践,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加强相互之间的听课研讨,教师个体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5、每次活动结束,要及时做好教学资源的积累与研究过程的记录。备课组召集人应对会议出勤、中心研究内容、中心发言人、集体讨论做好记录,并及时上交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6、学期结束阶段,备课组要做好总结工作。由备课组召集人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交学科组长审定后由教导处存档,为下一学年教学提供优质资源。
本修订稿从全体教师通过之日起开始试行。
为挖掘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三教结合”教育资源对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量,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管理,特制定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如下:
1、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校务会。校务会校长由学校校长兼任,聘请社会热心教育工作的有志之士作为家长学校的副校长,学校副校长为家长学校的常务副校长,成员由各班级学生家长推选一名家长作为校务会成员。
2、要加强家长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做到“三化”:条件规范化(有机构、有教室、有教师、有牌子、有办公设备和办学设施)、办学科学化(有计划、有制度、有措施、有经费)、管理制度化(管理制度科学、办学灵活机动、活动有序、正常、资料完整)。
3、常务副校长在学年初召开校务会征求意见,制定好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年末写好总结。
4、加强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做到有专兼职教师。校务会要根据活动计划,聘请对家庭教育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为家长授课。
5、定期开设课程、开展活动。家长委员会及时向学校反馈家长的意见、建议,学校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及问题给予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给予解析或说明。
6、“家长学校”每学年举办两次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7、在学校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专栏,开辟“校长信箱”“行风监督岗”及“家长论坛”给家长一个交流、反馈的空间。
8、每年的寒、暑假为学校“家访期”,教师必须对每名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认真做好家访记录。
9、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社区活动,邀请家长积极配合、参与活动。
10、家长学校每学年做好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制定埭头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研究教学理念的把握、教材的理解、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
2、全体性原则:人人参与,真诚合作,资源共享;
3、研讨性原则:围绕主题,深入研究,积极讨论;
4、经常性原则:每两周至少活动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日常性研讨,将定时、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的专题式研讨与日常性交流研讨结合起来。
5、互补性原则:取长补短,集个人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二、集体备课的基本过程:
1、个人自备。同一备课组内的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实践,发现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写出教学简案,为讨论交流做好准备。教研组长至少提前一周将任务布置给组内教师。
2、集体研讨。由教研组长组织,重点将组内教师发现的问题进行汇集、归类、筛选,确定本次备课研讨的中心问题,依托教师群体智慧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交流各自的教学简案,讲解设计意图,达成共识。
3、完成教学预案。在集体研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既要吸收别人设计的长处,又要根据班级水平、学生差异、自身风格完成教学预案,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4、教后反思。施教后对教学预案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并且养成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备课组(或教研组)安排时间交流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开展每次活动。
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固定的进间、地点进行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2、强化集体备课的研究性。
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研究功能,加强对教学设计实施的研究,不断拓宽教研组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式,使备课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备课中渗透教研,通过教研来促进备课,使每一次备课活动都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突出教案设计的实用性。
教案作为备课结果的呈现方式之一,原则上没有形式的规定,但必要的内容不可少,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要重在实用,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应提出教案设计不同的要求。教案中可以改、涂、勾、画,鼓励教师个性化备课,提倡在教案中(展)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特色。
4、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保证集体备课取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组织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要营造好学习氛围,鼓励教师把学习渗透在工作中,融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集体备课的检评:
1、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放在备课检评的首位,把“书写教案”与“备课”区别开来。检查教师的备课,重在检查教师在课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教具准备、学情准备等,不能仅以教案书写的工整程度、字数的多少、项目的齐全与否等作为评价的标准。
2、加强对备课的过程管理。学校教导处分月组织各教研组长对老师们的备课笔记(包括集体备课材料)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及时记录各条建议,帮助教师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备课水平。
3、对教师备课的检查还要与平常的听课相结合,以不断了解和检查教师备课的质量与效果,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备好课和上好课。
五、具体课时教案的设计要求:
1、每位教师必须提前至少一周备好教案,其他老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和学生特点进行熟悉思考,并作适当修改调整,使之适合于自已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
2、教案撰写应结合学生、教师、教材等因素,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灵活选择教学用具和教学方法,清晰展现教学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作一些预设;
3、教学后记字数不作规定,应尽量务实;
4、设计教案时应对板书设计进行一定规划;
5、在课时教案中体现课堂作业的安排布置。
6、坚决杜绝照抄教案和不作思考的“拿来主义”;
7、教案书写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