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 沐钦

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我们国家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他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和思想主张收录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之中。

2.庄子是我们国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3.屈原是我们国家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们国家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国家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们国家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4.我们国家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况,代表作是《劝学》

5.我们国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八种体例,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7.我们国家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8.《出师表》《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9.“三曹”是指东汉建安时期的父子诗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

10.我们国家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11.我们国家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12.我们国家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们国家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3.我们国家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15.唐诗《回乡偶书》《登鹳雀楼》《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别是贺知章、王之涣、王之焕、孟浩然、王维。

16.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0.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22.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们国家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我们国家第一部也是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

25,我们国家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26.《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虁。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7.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9.我们国家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们国家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们国家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30.我们国家第一部神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

31.明代传奇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清代传奇剧《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分别是洪昇、孔尚任。

32.“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3.我们国家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34.我们国家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们国家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35.“晚清四大谴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蘖海花》。

36.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7.我们国家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它是我们国家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38.我们国家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39.“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4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

年龄称谓

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

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官职变化

1.关于任职授官的:

①任:担当,担任。“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

④拜;授给官职。“拜亮为丞相。”

⑤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⑦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荀)彧荐嘉。”

⑧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⑨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⑩提:提拔。“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关于提升职务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擢为后将军。”

②进:用于较高职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③起复:恢复原职务。“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

④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3.关于调动职务的:

①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尉。”“徙齐王信为楚王。”

②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

③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④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⑤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4.关于兼职的:

①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范晔)服终,领新蔡太守。”

②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羊舌鲋摄司马。”

③权:临时代职。“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④假:暂时代理。“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⑤行:代理官职。“太祖行备武将军。“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⑥署: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⑦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之意。“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5.关于降级免职的:

①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免官削爵。”

②放:委任委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③贬、谪:因过失而降级。“贬连州刺史。”“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④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⑤左迁:降级使用,贬官。“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⑥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⑦致仕:带职退休。

(论坛)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归纳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 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 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 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缭白(青山, 自水)

4、 自远而至(远处)

5、 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 穷回溪(走到尽头)

3、 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

2、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 以……为友.)

5、 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 古今异义.

1、 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4、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 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 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 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 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 表示 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喝, 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 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 表转折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4)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5)惑而不从师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8)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穷

(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3)小学而大遗

2、 连词, 表修饰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 登高而招

(4) 顺风而呼

(5)则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8)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 箕踞而遨

3、连词, 表递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连词, 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侣鱼虾而友麋鹿

5、 连词, 表承接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

(7)卧而梦

(8)觉而起, 起而归

(9)自远而至

6、 连词, 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7、连词 , 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 “己 ”运用,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3、积善成德, 而神明白得, 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 了)

(三)之

1、代词.

(1)青, 取之于蓝 (代靛青)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 “冰” )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 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 这)

(6) 郯子之徒 (代词, 这)

(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 他, 指代李蟠)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 它)

(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 它)

(10)取之无禁, 用之不褐(代词,它们)

(11)始指异之(代词,它, 指西山)

(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 它, 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

2、助词.

(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 无实义)

(2)彼童子之师(的)

(3)非蛇蟠之穴, 无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7)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精选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5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