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今年三月份到单位工作的,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顺利地通过了实习,个人的业务基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一名收银员的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肯定和同志们的好评。
一、好的方面
1、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酒店的设施、管理和工作都体现了_级的水准,自己以前也有从事收银工作的经历,但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却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在业务主管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认真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有不懂不会的地方就积极虚心的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老同志请教,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很快就胜任本职,完成任务较好。
2、爱岗敬业,个人能力素质得到不断加强。
来到酒店工作以后,自己对这里的环境和工作内容都非常的喜欢。单位平时注重对员工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学习了礼仪常识、管理课程、安全常识、英语的日常用语和日常行为道德规范等课程后,我们的能力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大大加强。
3、严于律己,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够按照酒店的管理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做为收银员,我能够严格落实财经制度,按照职责权限收帐出单,从没有发生侵占单位利益和谋求私利的情况,确保经过自己手的每一分钱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4、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服从管理,乐于助人。
作为一名员工,我能够自觉服从上级领导和管理,主动配合好工作,遇事常请示汇报。平时生活中,关心照顾身边的同事,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传播小道消息,不背后议论他人,不拉帮结派,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5、注重言行,树立文明、健康、良好的员工形象。
在每次上班中,我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仪容和举止。因为,作为收银员也是展示酒店管理和形象的一道窗口。在每一次替客人结帐时,我都保持微笑,认真对待,耐心的解答客人的疑问,为客人做最满意的服务。
二、存在问题
1、自身的学习抓得还不紧。
在平时生活中,还不能抽空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充实提升自己,所读的书也多半是一些娱乐和消遣的杂志。
2、工作的主动性、团结协作意识还有待加强。
工作中对上级安排或者本职范围内的事情都能尽心尽力去做好,但在协助他人完成工作和参加单位的一些培训时还表现得不够积极。
3、下步打算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要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外语的学习。争取做到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周写一篇小文章,每天看一张报纸。
(2)努力钻研本职业务,提升职务技能。
不能满足当前的业务水平,还要虚心的向业务精湛的老同志学习,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零失误、零差错。
(3)踏实努力,为单位建设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在单位工作的这一年是我学到知识、增长本领的一年,也是我成长进步、开心快乐的一年,我要继续保持优点,克服不足,为单位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连锁业经管二十条》前十条叫我们如何做人,后十条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行业也有行业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各位新老朋友都知道,国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管理我们,是这1040来管理我们。外面传统企业或公司都是以人的方式来管人的。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今天这个生意是在钱管人,也就是自我保障,自我约束自己,也就是行业所说的自侓,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别说20条,就是200条也没用。
生活经营管理,就简单的六个字。生活有我们自我选择,你看外面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他们来从事这个行业,买一份是3800,买满份是69800,穷人也是如此,买一份是3800,买满份也是69800,这个行业讲究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经营的意思是个人操作技巧,你若想生意红红火火,就必须拥有好的经营管理手段。就像你来到这个行业一样,想要经营好,就必须天天带着目的出去学习,若是你天天走出去的理念是只跟大家聊聊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若是聊家常,我们在家也可以。何必要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呢?。。。而管理的意思是教你如何管好自己,如何约束自己,如何教你理财。。。管理管理,即管又理 想要管好自己,就得靠自己,外面的生意也离不开管理....而这个生意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的三个合作伙伴就可以了。这个管理可以让我们相互学习,相互牵制,相互约束。
有幸参加了公司第一期专业骨干培训班,感觉收获良多。在此首先感谢公司、感谢一直为这次培训班默默工作的同事。通过5天短暂且充实的学习培训,我不仅更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意志,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下是我的一些感触,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整个培训期间,首先要提及的当属第一天拓展训练。因为它是一种感悟和体验,是一种考验人们意志和智慧、挖掘人们潜能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运动。以前也经常听人讲“小游戏、大道理”,感觉不以为然,这次自己亲自经历过后着实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当天我们共进行了“撕纸”、“齐眉棍”、“信任背摔”、“高空单杠”、“孤岛求生”、“毕业墙”等6个项目。在进行“信任背摔”这个项目时,每个人接受完同事的充电、鼓励后站在高台上,身体直直的向后倒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信任?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勇敢地站上去,勇敢地摔下来,这原于什么,原于我们对团队的信任。是的,相互信任是团队建设的基石,离开信任的团队是松散的团队,是毫无战斗力的团队,建立一支相互信任的团队,比任何激励都重要,而同益恰恰就是这样一支团队。在最后的“毕业墙”项目中,当我坐到墙前的那一刻、当我听到教练问我们这个团队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完成这个项目的那一刻,我惊呼:天哪,怎么办?这么高?我们能完成吗?怎么可能?可是最后,我们仅仅用了8分多种,我们踩着同事们、战友们的肩膀与双手翻过了高墙。我们欢兴、我们雀跃、我们激动、我们歌唱……是的,是的,这样一个游戏,就是这样一个游戏,如果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谋划,没有人付出,没有人奉献,没有人保护,在这么短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完成?这就是团队,这就是团队协作的结晶,“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而我们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我们可以翻越困难、翻越阻碍……让我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
接下来的就是互动式的课堂培训,我感觉到本次学习培训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公司领导付出了很大心血,授课内容出比较全面和实际。对我自身业务知识、工作质量和方法,人际交往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我主要谈谈对我感触较深的几个课程:
1、《压力与情绪管理》--压力是什么呢?压力是环境要求你作出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压力是对未知事件悲观解释的结果、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是人,就会有压力,特别是在深圳这座快节奏生活的都市,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工作压力,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及如何应对这些压力,我们应当让适当的压力促进我们的工作效率,让压力变成我们前进中的动力。正如华总提及到的:压力的结果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取决于个人能否成功应对。
2、《企业文化》--通过华总的讲解,我重新系统的认识了公司,更了解我正在并仍将为之持续奋斗的企业。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平台,这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平台,这是一个我们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平台。诚实、正直、责任、创新、激情、胜任,将是我们在同益这个平台一起奋斗的基础。每一个员工都可能是人才,只要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实、做精、做出突出成绩的员工就是人才。任何岗位的员工,只要认真、敬业、尽职并努力改进工作、提高效率,能够做出成绩,就会受到尊敬。
3、《职业心态》--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事业。当你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时,你在工作时就会投入,投入就会使你富有激情,而激情将会使你变得活跃。一个员工要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
4、《财务分析》——感觉这个课程比较全面,而且实用性较强,特别是杜邦财务分析模型,较容易诊断企业实况,好、很好、非常好。
5、《系统性思考》——这个课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老师最后安排我们做了一个游戏,事先要求我们5分钟内上交答案,可是我们组在27分钟后才上交,因为我们一直在试图揣摸老师的意思,希望上交一个完美的答案,身为这项游戏中的客户队长,我责无旁贷。违背了游戏规则,再完美的答案也徒劳无功,或者说违背了游戏规则,就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答案。就如公司的制度、流程,不按照即定的要求、即定的标准来操作,得不得到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了原则。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了应付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所有的个人和团队都必须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习培训则是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感谢同益,让我有幸加入了学习培训这支浩翰大军。我们继续加油……
(一)实习内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__也说过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应该去尝一尝梨子。在本次实习中,我积极协助各位老师工作,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二十多个日出日落的时光中,我大概参加了以下的实习活动。
(二)轻松办公室大环境
老师们个个都精明能干,而且兢兢业业,让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但他们大都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大都没有我们在校学生高。到办公室后我发现他们的电子资源都很齐全,但利用的程度不是很高,特别是他们工作繁忙,对如何利用电脑来休息和放松自己,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做的不够。与是我在极其谦虚的情况下,本着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叔叔阿姨的情况下,给他们每个人的电脑装了不少游戏,下载了很多图片,音乐,视频节目以及小说等。这样做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也大大放松了办公室的气氛,甚至可以说促进了老师们之间本身的融洽。
(三)数据统计和整理
在二十多天的普查中,我得到了大量第一手的可靠资料。为了尽快让这些冗杂的数据转化为协助老师们决策的有力材料,我又迅速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四)文件建档
实习期间老师有大批文件需要整理建档,而此时又遇到创卫,他们都忙的不亦乐乎,于是我主动和勇敢的承担起了整理那大批文件的任务。整理文件看似小事,也有很多学问。数量浩瀚,排序,装订,拆图钉,编码都能学到很多书本永远无法体会的知识。
(五)打文件和打印复印文件
办公室总是有大量的文字需要处理,一般遇到这种事情,我就主动代劳。或许是qq聊的比较多,终于发现收益,在办公室时迅速帮老师们打了很多东西,为他们减轻了很多负担,心里真的很高兴。除打文件之外,就是打印和复印文件了。在实习期间一般所有文件的打印和复印都是我处理。
(六)给老师做通讯录数据库
实习时发现老师有一个电话本,大概从零六年开始到现在各种时期的电话都有,本很厚,在查找需要的电话本时很不方便,特别是在情况紧急的时候还会耽误重要事情。与是我用学习的数据库技术给她把所有的通讯资料都保存到数据库里,这样查找方便,还可以和其他老师共享,以后更新也非常容易。
最后的话
总之在实习的过程中,虽有一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这是我们初涉社会的开端,迈向残酷而美好的未来……我要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奋斗和前进。
由于工伤事故发生在一个多种社会关系交错的领域,工伤事故本身可能存在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的竞合,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工伤保险条例》中并无明确规定,学术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认识和做法也多有分歧。笔者认为,界定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前提,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同行。
一、我国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法律性质的态度
(一)我国立法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法律性质的认定
我国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的制度规定,经历了从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不重复到并行的变化,与此相应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性质的认识,也经过了从单纯保险责任到认可社会保障与侵权责任双重性质的过程。虽然在早期的立法中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属性,并无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但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中可以推导出处理工伤赔偿关系兼有民事赔偿关系的原则—不同责任的不重复负担即互相抵免原则;对并行立法思想的体现,最早见于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52条的规定: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同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第48条也规定:因生产安全受到损失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其后出台的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对此却未作相应明确具体的规定。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延续了安全生产法的立法思路,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的,劳动者可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实践摸索,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中,对工伤事故赔偿请求权作出以下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受到伤害,在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又请求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伤害,或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已经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又请求用人单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虽然该征求意见稿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从中我们也能够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工伤事故责任问题上的倾向性,以及为解决这一立法遗留问题所作的努力。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采取双重赔偿责任兼得的方式处理工伤事故。
(二)对工伤赔偿责任性质认识上的理论分歧
对工伤赔偿责任性质的认识,集中表现在如何处理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鉴于我国工伤保险立法的现状,学者们对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关系认识上的分歧,主要集中于企业是否应当承担保险赔偿之外的侵权责任,承担的标准是什么。而对于因第三人过错造成工事故的,应允许劳动者分别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的权利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对于两种赔偿之间是否需要采用共同项目抵扣的办法进行协调,即是否允许劳动者双重受益仍有分歧。对于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的顺序以及是否允许社保经办机构代位工伤职工求偿等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赞同工伤事故具有社会保障和侵权赔偿责任双重属性的看法。
二、工伤事故赔偿责任双重性质的理论分析
(一)工伤事故赔偿责任首先属于由社会分担的保障责任
界定工伤事故赔偿责任性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对工伤事故这一现象给出处理方案,更为重要的是要考察哪一种处理方案更具有正当性。从工伤事故赔偿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为劳动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平等保护的追求,一直是该制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实行工伤保险,正是由雇主承担劳动关系中法定的安全注意义务要求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的工伤保险赔偿制度是对雇主过失责任的补充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社会发展选择的结果,对工伤事故责任的处理首先应当强调其社会保障属性,让工伤职工能够“伤有所养、死有所赔、遗有所慰”,使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及时得到妥善的救治和普遍救济。工伤保险赔偿标准的法定化以及由保险基金支付保险赔偿金的做法,使得赔偿结果与具体用人单位的偿付能力之间不再有关联,从而能够为所有受害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工伤待遇。同时,由社会分担了原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防范和化解意外风险的责任,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基本的社会公正。而工伤表现赔偿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具有一种较为直接的效应,它可以快速地使受害人渡过难关。舍弃工伤保险赔偿不用,反而首先追究可能存在的民事责任,则是一种制度浪费,更是一种低效率的救济选择。
然而,首先由工伤保险承担对工伤事故的赔偿责任,在于强调在对工伤事故赔偿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受害劳动者不享有对赔偿责任顺序上的选择权。这一点是由工伤保险的强制属性所决定的。工伤保险赔偿权是劳动者享有的法定的具有类似“公法”性质的权利,不存在可处分性,不能以协商等方式放弃或让与。
强调责任分担的顺序,意味着不排斥其他赔偿责任的存在。工伤保险制度的本质不仅为损失填补,更具有生存权的保障理念。其中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而补偿功能是次要的,其补偿标准的整齐划一决定了它并不能等同于赔偿。可以说,保险“赔偿”掩盖了受害劳动者所受损害的个体差异,在保障标准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其救济能力的不足则更加突出。禁止可能存在的其他赔偿责任的介入,不利于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与我国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也是相悖的。
(二)工伤事故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侵权赔偿责任存在的可能
“工伤”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因工作受到的意外伤害”。所谓“意外”,是指发生工伤事故的劳动者本身对工伤结果的出现没有主观故意,但不排除其他人对工伤损害后果存在过错。当然对于不可抗力或劳动者单方过错(过失)造成的工伤事故,其赔偿责任由工伤保险独自承担,这是工伤保险分散工业灾害风险的体现。除此之外,因用人单位过错或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工伤事故的,都可能发生侵权责任的负担问题。如用人单位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表现为安全设备设施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或者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存在过错,如用人单位指挥劳动者冒险违章作业,劳动者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劳动者为更多赚钱加班加点、疲劳作业;以及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工作期间的劳动者的人身伤害,如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等。
在由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情况下,若完全以保险责任的承担来覆盖侵权责任的补偿,因不存在免除侵权人责任的法律和道德基础而不具有可行性。而当同样的过错发生在用人单位身上导致工伤事故的,则可以免除其侵权责任,似有对同一事由因主体差别而有不公平对待的嫌疑。对于事实层面上存在着的保险责任和侵权责任两种责任,如何在法律上进行处理,既取决于我们对劳动法与民法关系的认识和定位,也与工伤保险的范围和保障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赋予工伤事故赔偿责任双重属性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首先,我国劳动法和民法属于两个并行而独立的领域的特点,决定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可以共存。虽然在理论上对于劳动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从劳动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一直是在民法之外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劳动法的存在是一种独立的事实。我国的民事立法中没有对劳动关系进行明确的规范,而《劳动法》第1条就明确规定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尽管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一直在持续,但是控制和减少职业伤害和救济遭受职业伤害的劳动者,却是劳动法和民法所共同担负的责任,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二者不同的责任制度构成并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虽然在民法体系内部,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自然事实符合多个法律构成要件会产生多个请求权竞合问题,存在多种处理方案,但就像民法的赔偿要求与刑事犯罪制裁可能并存在一样,不同法律部门之间对同一现象的调整并不存在相互吸收的问题,否则就失去了各自不同的存在价值。
其次,国外对工伤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关系的处理模式,仅有参考价值,并不足以构成评价我国同类现象的标准。应当承认,在现有对工伤保险责任与侵权责任关系的处理模式中,确认工伤事故责任的双重法律属性并实行双重赔偿非各国通例,甚至可以说是少数做法。但无论是实行工伤保险责任覆盖侵权责任,还是由当事人在二者之中进行选择,或者是侵权责任作为工伤保险责任的补充,都是其特定的法律发展过程及其现实生活要求的反映。法律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而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局限性,为侵权行为法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者人身伤害赔偿发挥作用留下了空间。杨立新教授在分析工伤保险待遇不能替代侵权赔偿责任时认为,一是因为保险的数额是固定的,与造成的损害没有相对应的关系,未必能够填补工伤职工的实际损害;二是因为保险不能赔偿精神损害,这两点皆是我国工伤保险的软肋。显然仅仅依靠工伤保险的单一赔偿无法全面满足劳动者的合理诉求。
此外,不免除用人单位工伤赔偿以外的民事赔偿责任,可以祈祷威慑作用,有利于加强其安全生产意识,也是确定双重责任体系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因用人单位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而发生的工伤事故,从理论上说是应当可以合理预见而且可以避免该损害的发生的。要求发生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对其过错承担责任,这种具有“惩罚”意义的责任的存在,可以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尽其注意义务,努力避免损害的发生。因此,侵权责任的存在有利于预防损害的发生。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尚未建立起“安全投入是能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投资”理念,要求其对工伤事故承担侵权责任,某种程度上会迫使其权衡利弊,加大安全投入,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四)坚持工伤事故责任的双重属性与企业负担加重没有必然联系
将无法预料的风险交由社会承担的依据不能成为转嫁可以预见风险的理由。工伤保险实际上是一种转移工伤赔偿的风险和责任的社会共济方式,“社会统筹工伤保险基金实行不同风险企业和行业之间跨阶层风险分担,本企业或雇主跨时间风险分担”。之所以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目的在于加强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保护,保证能够在遭遇工伤事故时获得及时的救助和补偿,维持其本人或遗属的正当生活,而不是让用人单位规避本应由其自己承担并有能力承担的责任。在工伤保险中的赔偿责任已经由用人单位的个别责任转化为由社保机构承担的普遍的社会责任。用人单位即使对自己的员工所发生的工伤事故,也仅负间接的补偿责任。只要用人单位依法足额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就意味其完成了补偿责任。如果用人单位能够依法履行其对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就不会发生保险赔偿责任之外的侵权赔偿责任,当然不存在增加负担问题,而其对因自身过错导致的责任承担,符合基本的社会正义,为理所应当非额外负担。
上述观点可能会遇到的反对意见是,工伤保险缴费费率的浮动可以发挥一定的平衡功能,要求有过错企业额外承担侵权责任必然加重已有的负担。的确,按照现行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实行行业差别费率,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与其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密切相关,但这样的制度安排的效果未能满足提高劳动者工伤待遇的要求是不争的事实,其对遏制高工伤事故率的直接作用因缺乏实证研究,无法仅凭想象盲目加以肯定。
应当提及的是,追究工伤事故中的侵权赔偿责任,必然实行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以侵权行为人(用人单位或第三人0存在过错为前提。因此,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只是个别用人单位,实行双重责任不会带来用人单位整体负担的普遍增高。对于侵权责任,“侵权行为人与受害人可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期限、方式、地点以及由第三人保证”,不一定非经诉讼手段解决争议,所谓的诉讼成本的增加也不是必然的。
三、实行双重责任制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工伤事故侵权赔偿的范围不应限于精神损害赔偿
坚持双重责任制度的情况下,对于劳动者的侵权赔偿请求范围应如何确定,涉及到劳动者获得双重补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看法和实践,更多地倾向于侵权赔偿应限于精神损害的范围,这是值得商榷的。
作为一种一般规则,所有法律传统都接受“差别原则”,即必须通过相关利益在侵害发生以前的状态和侵害发生以后的状态的比较计算侵害赔偿。由于这种计算要求所得利益抵消所受损失,因而,双重责任原则似乎与受害人不应该因遭受侵害而获得意外收获这一公认的准则相违背。但我们所讨论问题是在两个人有不同功能的法域内展开的,不同的责任负担承载、实现着不同的价值,在立法上没有将价值取向进行整合之前,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重叠适用,是立法都对调整对象之间利益平衡的结果,不应在执法中予以修正,否则可能带来对法制统一的破坏。
仅允许劳动者就精神损害提出赔偿,在劳动者实际诉讼能力有限,而精神损害赔偿额度不高的情况下,除了其宣示意义外,并不具有太高的价值。而劳动者获得双重赔偿,是以自身的生命、健康损害为代价的,对于这些无价之权利,赔偿多少又为之过呢?我们的社会既然允许一个人通过购买彩票中奖而牟取巨额利益,为什么一个无辜受害者就不能因为自己遭受他人不法侵害而获取一笔数额并不太惊人的赔偿金呢?在让劳动者获得“意外收益”与让侵权行为人逃避法律责任这间的权衡中,还是应当选择前者。
(二)工伤事故侵权纠纷不应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赋予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过错导致工伤事故的侵权赔偿请求权,是各种因素权衡的结果,在总体制度设计上的倾向性不应影响具体制度设计遵循一般规则。实行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劳动者可以获得工伤事故侵权赔偿的前提,为此,在具体诉讼中,没有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必要。在工伤保险赔偿先行的情况下,劳动者就用人单位对工伤事故损害存在过错进行举证,是诉讼中可能存在的难点,但要求劳动者提出证据证明伤害事故是用人单位恶意行为,或者证明用人单位放任事故的发生和扩大,或恶意隐瞒事故、拖延救助而造成劳动者更为严重伤害的后果等,没有超过一般损害赔偿纠纷的证明难度。同时,对此类纠纷,还可以借助法律援助制度缓解劳动者的举证困难,工会帮助作用的加强,也是不可低估的力量。
相反,如果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则可能引起滥诉等现象,加大纠纷解决的社会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将导致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出现同类事物的不同处理的后果,有悖公正。毕竟,劳动者享有获得双重补偿的权利与行使该权利并不是同一概念,坚持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双重属性的目的,也不是要普遍性地扩张用人单位的义务。
综上所述,工伤事故赔偿责任制度的设计,应当与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环境相适应,体现现代社会对人的权利的全面关怀的价值观。实行工伤事故赔偿的社会保障和侵权赔偿的双重责任制度,辅之以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采取强制性安全培训措施,让有限的监管力量发挥最大作用,是符合我国安全生产实际的选择。
企业成功与否是企业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就像奥古斯丁所说,在商业活动中危机就像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中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的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的估计形式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范。
危机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发生的意外性,结果的破坏性和处理的紧迫性等特点的紧急事件,然而并非所有的风险都会引发危机,只有当风险所造成的危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演变成危机。企业危机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它是指对企业未来的获利和成长甚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它会威胁到组织的整体和引起负面的不确定影响,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它是必须快速的作出决策并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物资资源和时间来完成的事件。
企业的危机具有双重性、隐蔽性、扩散性、复杂性。因此它的本质就是危险和机会并存。企业危机的爆发形式不同,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有不同的企业危机类型。面对不同的企业危机类型和其危害,企业危机管理作为企业防卫管理于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企业危机管理的思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所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有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变革和进一步完善,80年代末进一步研究企业危机管理问题,至此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的雏形已经形成。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危机意识或者危机观点的指导下,依据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危害组织的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和将危机化解为转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能力。
企业危机管理是立足于应付企业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将损失降低至最低点,尽最大可能保护企业的声誉。
要预防企业的危机首先要将所有的对企业造成威胁的事件一一罗列出来并做好预防措施为危机做好全面的准备;在确认是危机后,需要根据危机的范围和程度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影响;危机解决的速度是关键,方法和手段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迅速有效地采取危机处理措施才能把危机转化成机遇,才能从危机中获利,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恶化。
成功的企业危机管理,要遵循危机管理的原则,要根据危机的类型,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采取趋利避害的措施,防止和避免企业损失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郑老师的相邀下,今晚中国平安公司广东分公司的品牌总监黎冰为我们进行了一场《解码企业文化——以平安为例》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作为平安公司的高级员工,她是伴随着平安公司的成长而成长的,她以其所熟悉的平安文化,为我们深入的剖析了平安公司的内在文化。
平安公司在短短22年时间之中的迅猛发展,跻身于世界500强,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为主的综合性金融行业,它的发展既是经济实力的发展,又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在这个强大的企业帝国的身后支撑它、引领它前进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是平安文化的塑造,可以说,平安公司的发展史离不开平安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而发展形成的自身的内在价值观念。价值观这一提法表面上看似有些虚,其实不然,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特有的精神财富,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它的形成也是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感受到这些特有的气息。那么既然企业文化的行成和发展具有这些方面的独特之处,那么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将展开一连串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精神动力,是企业核心力竞争力,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它能直接为企业的品牌美誉带来提升,从而让社会认可。其内在动力表现为企业为员工带来自我价值的提升,不仅能促使企业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在马斯洛理论中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上有着突破性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用力在于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服务于顾客的同时也为企业员工带来自我价值的提升,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焕发激情,从而让企业拥有更加强劲的生产力、生命力,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人文精神跟科学理性的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也是将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同适合企业的价值取向的统一。
企业文化有其固有的内在核心,但这是不是表明企业文化从一开始就一成不变,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补充的过程。在平安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从创业精(空杯精神)→儒家思想(仁、义、礼、信)→国际战略→价值文化(价值最大化)→执行制度→领先平台的完美而又华丽转身,充满着浪漫传奇的色彩。因此优秀的企业在于它有足够的气魄,有远大独到的眼光敏锐的接受时代散发的气息,紧跟时代潮流,甚至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引领时代的进步。平安经过麦肯锡的诊断,它经历了从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到完善的价值理念,这种经营价值理念的不断更新,正是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自我充实的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对原有的价值观念进行革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既要汲取日新月异的新观点,新思维,又要着眼于本企业的内在文化精神,在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思索的过程,因此需要企业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的过人气魄与胆识。
企业文化是一种强劲的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的外在表象,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独特的影响甚至是导向作用,企业家的每一个重大战略布局都是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不管承认与否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在意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家的决策行为,不仅对于领导层的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对于一线的员工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对于这些,平安公司显然是已经接近于完美的形式做到了。平安公司在起初的市场启蒙到市场开发,从技术创新到价值最大化,在成本与风险的控制上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在这一整过过程中,企业文化都是发挥的这着有效的作用,这一文化价值取向让公司的发展一步一步的进入更新的台阶。企业的发展与实先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追求利益最大化与追求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准则的完美结合。
平安公司由内到外都在完美的演绎着文化的那一只绚丽的舞蹈。将文化转化为强劲的生产力,在价值观、制度文化的建设上、在执行文化的表现上、都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软实力的保证,平安这一超级帝国从形成到今天,完善系统的文化,为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在以诚信为基,创新领先、价值驱动、绩效导向多方向,多维体系的文化建设成就平安的成熟。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在我的大脑里对日后的工作有了个大概的框架和思路,对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很多具体的工作方法以及领导与前辈们的经验还需要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慢慢学习体会。在酸甜苦乐的军训生活中,无论是教官的指导还是公司老员工的教诲,都让我看到了一种团队精神和力量。所有学员积极参与,无论是在平时训练和在进行各种游戏中,还是在最后的结训表演上,学员们都积极参加,努力的融入团队,并且很好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让我体会到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没有团队,就没有个人角色的成功,只有更好的融入团队,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才能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双赢。
六天的时间,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很深、感触很深的是,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人没有高低贵贱,只有转变观念,端正心态,以努力换取肯定,用实力赢得尊重。学历不等于能力,没有低素质的员工,只有高标准的管理。做我所学,学我所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立身的本质,成才的导向。只有对未来一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铭记真诚、用于承担、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塑造真、善、责、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够的,只有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态,更加的努力,付出更多,才能正真的实现目标,才能为团队,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
正如前文所述,培训内容详细,培训成果卓有成效,这六天的培训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如此形式的的培训,最后引用一句话:认真做事可以把事做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学会做人,用心做事。
听了韦老师两次的课程培训,我的收获是颇多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许许多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由于每个人的阅历不尽相同,所以大家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彼此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人就这么一辈子!因此有人选择了索取与享受,而有人则选择了给予与奉献,还有大量非常善良但心态与行动却一直在摇摆的寻常百姓。这也就形成了日常的文化差异。
李总提出我们__公司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有人这样说,一个企业应是一所学校、一支军队和一个家庭,这种比喻确实有其道理,他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拥有一个能使自己的员工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这也许是企业人才来源的最好的途径。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优秀的人才?一个企业的优秀人才,应该是深知企业的文化,在思想上能有机地溶入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具备能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前者尤为重要。
来到__公司就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期待:希望通过自身的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获得合理公平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有时,绝对公平是没有的,但如果失去了基本的公平,一个团队就不可能团结,分崩瓦解只是迟早的问题。怎样让__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最大最好的效应,是我们迫切需思索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贯彻“堂堂正正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口号,而是把它切切实实地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和公司的经营活动中。
创新、超越、团结、务实这是__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以服从组织、团队合作、责任敬业、诚实守信和自我批判等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为依据,这种文化与管理,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多年经验的积累与沉淀,是__公司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通过工作的实践来不断的学习,积极地注意吸纳其它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公司的实际和自己的员工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 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风险理念、人才理念等等一系列形成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才可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资本才可能不断增加,而且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本,否则,再多的资本也不过是一堆废纸,因为它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
公司的企业的文化是开放的、包容和不断发展的,所以只要我们继承这种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集体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__的明天会更好!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因此,一个企业只要存在一天,企业文化就同时存在。
新凤祥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是“诚信、敬业、尊重、创新、共赢”。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用先进的观念管理企业,使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掌握再训练有素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员工手上,也难以发挥作用。真正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使能高让每一位员工认同企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树立,不仅仅是一种公司的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下去,让公司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企业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职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因为,文化的功能是能否发挥的程序最好,最终取决于文化是否能够吸引人和感召人,能否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解决好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为职工服务的问题。我们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们凝聚到先进文化建设上来。新凤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诚信、敬业、尊重、创新、共赢”更是对成长中新凤祥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学习《新凤祥核心理念》,使我清楚了什么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对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现代的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提供了衡量内聚力的尺度,没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无异于一盘散沙,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就像大海中失去了航向的船只。它为企业在树立品牌、创建商誉、建立声望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要做强大新凤祥企业,就应该确定有自己特色的企业价值观,用不变的企业价值观来迎接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面对广大市场,我们要树立能够指导企业集体行为的独特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作用的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当企业或者企业个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矛盾,处于两难选择时应当如何做的时候,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也可以,但必须有个决定,支持这个决定的便是核心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人为本、和为贵、效为先”,并非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它掌握着一个人或一家企业的生命和灵魂,使之走向成功,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以卓越的成效完成,真正做到“更上一层楼”。总之,企业的建设,最终经营的是人的思想,最终的落脚点是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通过新凤祥公司的企业核心来体现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和谐,促进企业发展。
以上是我一些个人的心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新凤祥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把企业价值观溶入到工作中,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企业文化的饯行者。
应公司安排于3月14日、15日去济南参加了由海纳管理学院组织的为期两天的TTT培训,首先感谢公司为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培训机会,经过此次培训,我觉得受益颇丰,也有许多需要总结的地方,以便日后在公司内部培训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
培训一开始就进入分组,其主要强调的是一个团队合作精神,体现团队的力量,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团结成员,尽最大的努力为团队争取分数,以这种方式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有效地活跃了培训的氛围,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 为我们进行培训的是资深培训师刘有林老师,他以图片引导法开场,把培训师比作那个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他说每上培训师都是一个苹果,都有可能开启一扇神奇的门。整个课场运用理论引导、影片分享、案例分晰、互动讨论、身体力行的参与、列举解决方案的给予、多媒体影片的应用等等方式进行,让大家在这样的快节奏的带领下,思想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很多实用的专业的知识,结合这此培训的收获,我将向大家分享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杯心态。所谓空杯心态就是学习的心态。做为一个培训师或者要加入培训师队伍的人来说,学习与持续学习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学员是主体,培训师是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培训师在整个过程中让学员有效的接受到知识,为学员提供条件信息,帮助学员达到适应岗位提高能力自我发展的目标。而让学员做到这一点,做为一个培训师就必须拥有更多更高层次的知识。还有一点就是要真正做到终生学习,就必须终生持有空杯心态,简单讲就是要谦虚,向学员学习,学员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互动来和学员进行探讨,让学员能更展示自己,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你何常不是学习?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学习无处不在,看如何如何去学,做为一个学习型的培训师,一定要懂得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明白学得越多未知更多的道理。
2、准备永远比资历更重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找到无数成功者的事例来证明。象为我们做过培训的刘晓老师和培训职场上资深培训师余世维老师,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在讲台上精彩的演讲高超的指导技巧,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他们的精彩高超中看到他们勤奋刻苦的磨练,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做事先做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为一培训师,既然是在培训中起到引导作用,那么他就是培训中就必须做到典范,仪礼相当,措词得到。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比如在每次上课时提前到达,对于互动的学员要肯定答谢。其实每位培训者都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给予了充分的诠释。我们是引导者,就必须身存锐气、朝气、正气,就必须提出做事先做人的要求,恐怕比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更有现实意义。我们是培训师,所谓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
自己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才可以为人解惑,才可以引导于人,否则再精彩的演讲再高超的技巧,只是博学员一笑的闹场,应付培训的时间消耗,无职业道德可言。
4、培训的真实性与意义。每个企业做培训的目的就是能通过培训,让员工更迅速地成长起来,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本职工作。也就是我们平时听到的化培训力为生产力的说法。化培训力为和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这就必须立足于企业本身的状况以及培训的目的性,企业不能因为培训而培训,一定要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与配套的评估,这一点我觉得咱们公司做的很好。对于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来说,一定要了解企业培训的意义,一定要注重培训内容的真实性与针对性,去真正结合当前培训本身做诊断,知道培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这是做培训的原则,也是一个内部培训师的职责。
5、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但有了兴趣还远远不够,那就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在本次本培训中刘有林老师不至一次的提到,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跨了一只脚在培训师门槛里面的学员甚至想要跨进来的人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培训工作并不是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我记得刘晓老师在给大家做培训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她说:“做一个培训师,一定要读100本书,看100部电影,懂得分晰100个实际案例,如果可以至少要做100场以上的培训实练。”试想,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足够的对这份职业的热爱,真难想象我们是否能坚持下去。经过多次培训的人都可以体会到,培训场如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学员,他们有的职高权重,有的知识丰富,有的甚至问题刁钻??,面对诸多的这些,做为一个培训师就必须有足够的兴趣来推动自己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有持之以恒信念,有足够的爱来呵护这份职责。
培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全员的参与,接下来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等着我去完成,我会好好准备,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分享给大家。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我更相信,通过我们内部培训师的努力,我们的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