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900字

| 新华

写心得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好的论语读书心得900字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读书心得900字,供大家参考。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1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 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 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 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 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 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 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2

窗下桌前,我手捧《论语》,如同握着一位挚友之手,与《论语》的点点滴滴渐渐弥漫心间。我陷入了沉思……

结缘

我永远忘不了九岁生日那一天,姐姐送给我一本书——《论语》。

看着这本装帧精美的书,我好奇地说:“姐姐,这是什么?”“这是《论语》。”“写什么的啊?”“是写我们的文圣孔子的。”我又追问道:“那孔子是谁?”姐姐笑了,摸了摸我的头:“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有三千弟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世界上名气最大的读书人,姐姐希望你做一个孔子一样的人。”我不禁对这本书肃然起敬,决心好好读一读。

就这样,我和《论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伴

看着看着,我渐渐喜欢上了这本书。每天早上,我一定要读上两句孔子名言才肯上学;每天晚上,我一定要读上一个孔子小故事才肯睡觉。姐姐一回家,我就缠着姐姐谈孔子,说《论语》。姐姐说我都快成“《论语》迷”了。不出半年,我就把《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了。

感恩

从《论语》中,我学到了许多人生道理。

有一次,我和好友吵架了,原因是我没有如期归还他的笔。我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却坚持要我认错。当我一想到《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便马上醒悟,向好朋友道歉了。

还有一次,我语文考砸了,非常沮丧,心情和天空一样灰蒙蒙的。可我一想到《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明白了失败的缘由,立马恢复了信心。

……

我感谢《论语》,因为我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懂得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能强加给别人;我感谢《论语》,因为我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懂得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我感谢《论语》,因为我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懂得了一个人不一定要什么大志向,一个最朴素最深刻的志向也许是最好的……我感谢《论语》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光明,让我在国学的浸润下茁壮成长。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论语》已陪伴我三个春秋了。我愿《论语》伴我长大,将来成长为一个孔子一样的人。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能够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以往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以往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此刻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以往问教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样样?

教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仅安于贫贱,不仅仅不谄媚求人,并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欢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现如今,生活中仍有许多的人在进行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着自我的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记了朋友。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对照起来,我是否也有相同之处呢,心灵相照的欢乐的生活似乎离我不是遥遥无期了?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4

翻开这本蕴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论语》,便有阵阵淡雅古香迎面扑来,令人心生向往,甘愿遨游在这几千年前的文字话语中,去感悟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洗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和杂念,回归本真。

不同的人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而我从中获得了学习之道和为人处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身为学生的我们需要将思考与学习同时进行,我们要把我们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而通过思考我们不仅能知到自己还有那方面是缺失的,并进一步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思考也是对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否正确的思考,学习过程中难免不会有错误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自我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错误知识。在学习方面还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为知道就是知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学习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知不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欺骗自己,不懂也不会有人笑话你,人们只会笑话那些装懂的人。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觉得《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概括与总结。人际交往时我们就应注意当某些事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时,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不能心胸狭窄,而要宽宏大量,推己及人。如果是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体现。

《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之一,它还有很多价值等着我们去发掘,还有许多内容等着我们去学习和解读。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不需学《论语》去治理天下,但我们可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和孝敬父母之道,这对我们的道德还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品中华传统文学,学中华传统美德。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5

一个人的经历再丰富,也绝对没有书中提到的那么多,一个人的一生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懂。我该怎么办?只有学习,从书本上学习,当然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他的,比如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如何成功和失败,也是在学习,但主要是通过看书来学习。俗话说,学者不出门就知道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学了该怎么办?我们也应该学以致用,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成功。不管你不需要学多少,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的东西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学习。举个例子,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先学习公式,然后用公式回答问题。这就是学习。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士乐学。有些同志一看到书就焦虑,一时读不下去。坐不住就学不会,当然也找不到学习的快乐。试想,书籍是思想本质的集中体现和浓缩。在思维的海洋中徜徉,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事情,应该是很幸福的。中考前,我因病不能学习。回到学校后,我自己压力很大。有时候,我在一节课上做一道物理题,反复检查。我的心没有分心,我的精神世界完全沉浸在数字中。这种投入感觉很好。我不认为所有的感官刺激都像投入的感觉一样好。回答问题后的成功感是外人想象不到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位朋友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相信真正朋友的概念是一样的。朋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好的,朋友也是好的,如连绵不断的水,从纯到纯,依靠水,互相帮助。有这样的朋友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假朋友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利益是这类朋友存在的前提。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自然就不会成为朋友,或者说这样的人不能称为朋友。

他不是一个完全有道德的人吗?尽管人们可能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感到不安。这句话的土点可以翻译成:人们不知道我们可以,但我们不生气,所以我们不是绅士?这在现实世界中更合理。现在有观点认为,能做一点,十点就能做,十点就能做,会有一点成绩。如果你写几篇手稿和文章,你就会被发表。如果你唱一首歌,你会把自己当成明星。太浮躁了。农村俗话说,恐怕别人会把他当傻子。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绝对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低调,保持低调。那种善于炫耀和开发能量的心态是绝对没有必要的,迟早会吃亏的。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6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

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 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

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 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

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 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理想吧!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教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齐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日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我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以往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我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样敢当!我只可是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能够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以往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提高,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当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向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经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8

翻开一本中国的经典之作,走进孔子的世界,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仁爱”之意,我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孔老先生是我乃至我们民族备受崇敬的思想家,孔子一生推崇“仁”的思想,推已及人,仁爱待人正是他崇高思想的表现。记得有一次,颜渊问到孔子怎样做才能是“仁”,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则论语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也是我们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不适合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书、影像等,我们是坚决杜绝的。可是我们个别同学还是不免去看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闲书,我们应该劝阻他们,因为这不但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会极大的干扰学习,减弱学习的积极性。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没有礼貌的话语就不要去说它,不文明的行为就别去模仿,否则不但会损坏我们中学生的形象,还会影响社会的文明和风气的好转。我们的语言是先辈经过几千年才演变而来的,我们不要去刻意地玷污它。不要忘记汉语是世界上发源历史最长而且最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弘扬中华的语言,让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美,汉语美。

“非礼勿动”,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动它。偷窃可耻,而且是要严惩的。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个角度说,拾金不昧就是“非礼勿动”生动的表现。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将这个美德发扬光大,为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出一份力吧!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里面还有许多宝藏在等待我们的挖掘。古人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这足以显示出它的博大。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我想它也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又告诉我们如何去不断完善自己。

孔子推崇人“仁、义、礼、孝”等,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也携手孔老先生,踏上仁爱的旅途吧,我们要时刻铭记“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的含义!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9

  孔子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那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倦。

  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学而不厌”,为什么呢?

  其一,我们都知道,现在知识的数量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递增着,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总抱着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让你那一桶水长流长新,不能让它成为死水,那就必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智慧,只有不断学习,也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假如你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是很无奈的事情,厌倦在所难免,又怎能学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学而不厌”是否也有这层含义。只有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生命的必须,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

  其三,学习还应该掌握好的方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不会学习的人则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渠道有许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且获得信息后又能及时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而不厌”,不断探索,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了。

  其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希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习惯,要是教师厌倦了学习,学生又怎会热爱学习?

  所以,教师要“学而不厌”。

  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只有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诲人不倦”。没有前面“学”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诲”,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的,否则的话,“诲”也将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有趣味、没有创新了,这样的“诲”自然也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只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更不会关注学生的心灵、人格、健康了,这样的“诲”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害了学生呢。

  “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乐教、善教。

  

论语读书心得900字篇10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12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