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

| 梓炫2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

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1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平凡的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可读完这本书后我却久久不能释怀,我的脑海不断浮现其中的片段。作者在书中将人物的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令我影响最深刻的当然还是书的主人公——少平。他从一个羞涩的男孩逐步成为一个坚毅、有梦想有追求的男子汉。

他的故乡是面朝天背朝土的双水村,他们世世代代都为农名民,少平也不例外,但他却有着比农民更好一层的思想境界,他不甘仅仅成为一个农民,他有自我的追求。在生活的压迫下,他没能上大学,家中艰苦的条件是不会允许的。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平十分懂事,他要挑起家中的这份担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有的人可能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有的人可能在荆棘中挣扎了会儿,到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而少平是属于另一种人,无论遭受多大的打击,困难,仍然选择在这条平凡之路上继续前行。

他离开故乡,踏上一个陌生、无依无靠的地方–黄土高原,刚来到那里时,他是一个不起眼的揽工人,到最终成为一个正式的煤矿工人,其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少平的工作也许是底层的,他任一丝不苟、卖力地干活。对于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如今,许多人会觉得某某工作很低贱,例如扫大街,自我不应当做那种事,其实并不是那样,任何工作地位都是平等的,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少平尝到了感情的甜果他与晓霞的感情虽然完美,可是好景不长,他深爱的晓霞在一次采访中牺牲了。晓霞在他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失去自我深爱的人。生活与精神的种种打击也没能将他打跨。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勇敢地战胜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要好好地去思考思考。我也很佩服晓霞,她是一名出色的记者,不顾世俗的眼光与少平相爱。为了救一个孩子,她奉献出自我宝贵的生命,她与少平的约定还未实现就走了。

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平凡的人生,这本书后,我对与于平凡有了新一层的思考。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少平,平凡的晓霞,愿我们能活出“平凡”的自我。

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2

父爱如山,人人如此。

可是你们见过柔得似水的父爱吗?他就是林清玄的父亲。

“父亲教我干活,教我乐观,还以农民的身份教我写文章......”且对于“我”来说,父亲是那么温柔,那么细腻。

在当时,肉羹是多么难得的美味!他就端着一大锅肉羹,坐着颠簸的车从那么远的路程给我们端了回来。那个肉羹很美味,因为那里面是父亲浓浓的爱意......

父亲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只把自己的快乐分享出去而把悲伤留给自己。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而父亲的不普通,就正是来自于这一点。他是一位农民,却又是一位“作家”。

他让“我”写有益于人的文章,他说:“批评文章是放火烧山。”他虽然只是一个农民,说的话却又有些许哲理,曾经,“我”问他要不要坚持下去,他告诉我:要!

父亲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也曾端过大锅肉汤,也曾帮助“我”,也曾喜欢喝酒......他喜欢喝酒,总是要让桌底摆满酒瓶才下桌,也正因如此,他把自己的身体喝垮了......但他却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却只因为他怕在台北的“我”担心他的病情。知道了这些缘由,我心里好像慢半拍,一心只想让父亲快点好起来,好起来......

父亲,多么熟悉的一个词语。读到它,就会不知不觉地联想到自己的父母。那正是因为父母平日里对我们的好,都在这里面父亲形象中体现了。正是父母爱我们,远胜于我们所知道的那样。

读到“乐观、关怀、善良、进取”的人生观时,我心里不知怎的,酸了一下。这也不就是他们平日里所教我的吗!是啊,用作者的话来说便是“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最伟大的情操,以及文章里最动人的素质。”

曾有人说:“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年少无知的我们。让我们从刚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领会。也曾有一句歌词,“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但是,只有长大了,有了工作,才领会到,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孝敬父母,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父母是生命之路的引导者,他们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

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3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随性、洒脱和果勇,喜欢她清新、飘逸而又风致的文字。这个夏天,读完了她的《雨季不再来》,这本书是三毛17岁——22岁写的文字,真实地呈现了她从青涩敏感的二毛,蜕变为智慧成熟的三毛的成长的过程。

三毛,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民国32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初二因故休学,自修遍读世界名著。二十四岁只身赴欧游学,从此展开流浪生涯。民国62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作品源源不断,集结成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沙漠)于民国65年出版。68年夫婿荷西因浅水意外事件丧生,70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生活,定居国内。民国79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滚滚红尘),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民国80年1月4日清晨自缢身亡,享年48岁。

对于三毛,童年脑海中最初的印象就是那个头上长着三根毛的孩子。大学后才有机会真正接触到三毛的书,才知道这完全就是两个人。最先接触的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的是充满好奇心、无拘无束、又热情奔放的三毛,而后来看的这本《雨季不再来》却让我看到三毛年少时的内心,寂寞却又如此充满感情,透露着纯势情怀和异质美感,同时也清楚地印证她传奇般性格的痕迹。“人之所以悲哀,使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每当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总会被回忆充斥,满满的、甜甜的、涩涩的、零乱的,堆砌在记忆的空中。学生时代的酸甜苦辣,正如夏日里透过枝头洒到地面上那斑驳的阳光,美好的记忆闪着金色的光芒,晃动着。

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4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兴亡,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而最后,这个家族也演变成了悲剧。

在书中,霍达将回族人对玉的痴迷,对宗教的信仰,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如:新月死后的凄惨,家里人的泣不成声,楚雁潮的独守墓地,以及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结局的凄惨与无限悲哀,都无一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

书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让人心驰神往,她的确是如一轮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纯真善良,而又敢于冲破家族观念追逐自己的梦想。她是美丽的,是新颖的,却又是可怜的。在北大上学的岁月,一切静好,她青春,她优秀,她出众。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哥哥、姑妈,都是她亲密的家人;她有一个可以诉说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挚的友情;她还有一个懂她的恋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对于她这样的妙龄少女来说,美得如梦如幻。

但命运不会永远眷顾于她,美丽的花朵还未绽放,便遭遇了灭顶之灾,年幼的新月被发现患有心脏病,整个家也跟着颓废,而给她致命的一击是,她爱了十年的母亲却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且她的母亲,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双重阻挡下新月仍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是灵魂中的伴侣,是人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一样,它就是超越了生命,并居于生命之上的。而它,难就难在,你可以拥有它,却不可以抵触它。无论是逆水行舟,还是淋着风雨奔跑,困难,永远都不能成为你放弃它的理由,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握紧拳头,继续向前冲!

初中三年,漫长而短暂,我的理想就像前行的一道光,不怕风雨险阻,始终为我指清方向,而我,就如奔跑中的新月。

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5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学生经典名著读后心得800字相关文章:

中学生优秀读书心得800字

中学生暑假读书心得800字

高中优秀读书心得800字

《水浒传》心得与感悟5篇

初中优秀读书心得800字

骆驼祥子前三章读书心得800字

交通安全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水浒传》读后感心得

高中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600字

疫情期间的感悟心得800字10篇

1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