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笔记和读后心得

| 日鹏2

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读书笔记1

朱先生自己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是先生新近送我的一本书。对于朱先生,我虽有耳闻,但他的文字却是首次得见,真是欢喜得不得了。朴实流畅的文字和随和真诚的作文态度正是我所喜欢的。首先读的是朱先生当年从海外寄给国内青年人的《十二封信》,其中谈论的都是青年人生活中极其普通的话题,但同时也是极易引起青年人困惑的问题。比如,读书与作文,动与静,情与理,人生与我。读朱先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真是一种享受,夏丏尊当年在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的序里说,朱先生的这些信“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看来夏先生对这些信太了解了,单就这句话就引我一头扎进了这些信里。

“谈人生与我”是最后一封信,其中讲到朱先生自己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这两种眼光真是独特,朱先生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人。关于“人生与我”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一辈子都未必真正思考过。然而,不论思考与否,我们却由不得不受这个问题的影响。人来到世间,活在现世,快乐与否,幸福与否,都与这个问题脱不了干系。同样是人,有的乐观,有的悲观,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有出世的态度,有的有入世的精神,有的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有的终其一生只感到索然无味,这个中滋味也多半受这个问题掌控。既然如此,如何看待人生与我的关系,可是决定我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大事,也是关乎每个人一生的大事,我们最好还是学习一下,思考一下。

朱先生看待这个问题的眼光非常独特。他把人与草木虫鱼一样看待,同时也把自己与草木虫鱼一样看待。他说人类比其它万物感觉到苦,是因为人觉着自己比草木虫鱼重要,同样,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觉着苦,也是因为这些人觉着自己比另一些人重要。这些见解实在精彩!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也许有人会反驳,人是万物之灵,怎能与草木虫鱼同日而语?!当然,这样的说法无可厚非,但人家朱先生讲的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我们就没必要纠缠于什么低等与高等的差异问题了。顺着朱先生的话想一想,的确,人干嘛非要那么在意自己呢。说实在的,这偌大一个天地间,多我一个,少我一个,我欣喜也好,悲苦也罢,实在是无碍于“天地之和”。看那些草木虫鱼,无论和风甘露,还是凄风冷雨,不都是一样地活着,草木该繁茂时即繁茂,该凋零时即凋零,虫鱼该强健时即强健,该衰老时即衰老,谁也没有觉着自己幸运或者不幸,欣喜或是悲苦。惟独我们人类,七情六欲俱全,最易自艾自怜,自寻烦恼。

既然把他人把自己都当作草木虫鱼看待,人生岂不惨淡?事实上恰好相反,朱先生看人生的眼光似乎全在“趣味”二字。无论看人生的喜剧,还是人生的悲剧,总带着欣赏的成分,总觉着有趣味,总能寻到美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眼光,这种特质,使朱先生最终功成名就,开我国现代美学之先河。可是,古往今来,多少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慨叹着人生的无趣无味,又有多少人在无趣无味中苦度了一生呢。现在看来,人生到底有无趣味全在你自己的一双眼一颗心,朱先生眼中的喜剧别人未必能看到,朱先生眼中的悲剧别人也未必感受得到。既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人生也就少了许多把玩的对象,自然毫无趣味可言。许多人终其一生,全部的注意力只在一己身上,悲喜全从自身而来,这样的人生难免趣味无多。

学了朱先生的眼光,我发现人生的喜剧远远多于悲剧。比如,之前总看不惯某些人身上的毛病,甚至厌恶,如今换一种眼光,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有的还真是趣味无穷呢。如有的女人不论别人是否感兴趣,总爱在人前夸赞自己的老公,其实无非是要告诉大家其老公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能与达官显贵同进同出,如何如何享尽人生浮华,我之前很反感这样的人,觉得她们无聊肤浅。现在换了眼光,把自己放在后台袖手旁观,便觉得这种女人也着实可爱,于是也便能以另一种态度欣赏她的津津乐道与沾沾自喜了。欣赏之余,还意识到自己当初也不免有狭隘之嫌,的确,她们能在这些事上寻到无尽的乐趣和人生的满足感,我们又何必嫌恶呢。还有,之前很看不惯一些口是心非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以前的一位同事,一次如厕时见到了A同事,A同事刚烫了卷发,我的这位同事就夸赞说,哎呀,你的头发烫得真好看,多么适合你的脸型和气质。

A走后,B同事也来如厕,刚巧,B同事也刚刚烫了卷发,我的这位同事马上又扭头夸赞道,哎呀,你烫的这个发型真好看,刚才我看见A,她的头发烫得一点儿都不好,还不如不烫呢。一边说着一边兴冲冲地往外走,谁知话音刚落,便看到A还站在卫生间门口,这位同事当时窘得无地自容。后来在工作中屡次遇到这样的人和事,虽不如这个例子典型,但总是大同小异。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不免从心里鄙夷其两面三刀,说话办事不讲原则,做人没有诚意。但现在换个眼光看,便也觉无妨大碍。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脾性,他的话该如何听,时间久了周围的人自然会有共识,这样的人若能从口是心非中获得些乐趣,就随他去,若能获得些教训,也算是得了生活的教化,岂不更好,我们完全可以拿它当个喜剧看看,实在无妨。

如此这般,人生的趣味真是多了去了。

人生的悲剧我见得不多,但也并非没有。比如我的同胞哥哥,由于学业无成,一直未寻到合适的工作,有几年游手好闲,苦闷之余便生出一些事端。爸妈眼看着儿子一步步误入歧途,家庭也堕入困境,二老终日愁眉不展,悔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叹自己不该一次次纵容迁就。哥哥也终日愁苦,悔自己做错了事,辜负了青春好年华。他们都是我至亲至爱的人,看着他们愁苦,我也愁苦,觉得父母不幸,哥哥不幸。 现在学了朱先生,换一种眼光看,正所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每个人只能择其一,有的人一生道路较多坦途,有的人较多磨难,虽说有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但更多时候人在命运面前也是无能为力。至于为何有的人命好,有的人运差,似乎千百年来也没人说得清,佛家讲前世,讲因果,讲轮回,就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不论信与不信,我们却或多或少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和捉弄。既然如此,儒家所谓的“知命”就是立身处世的根本。顺也好,逆也罢,我们都须在这世上走一遭。

面对人生的悲剧,埋怨毫无作用,有时连抗争也未必管用。之前我也埋怨哥哥不懂事,做事不负责任,也怪怨爸妈太骄纵儿子,对儿子的事大包大揽。可这些都于事无补。后来,我逐渐冷静下来,换了一种做法,既不埋怨哥哥也不责怪父母,而是尽己所能做些实际的事。我让哥哥离开原来的环境,到北京自谋生路。大半年下来,他虽生计艰难,但至少平静了心情,端正了生活态度,而且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爸妈看到儿子终于自食其力,心也渐渐安定下来,我从他身上也越来越多地看出坚定与信心来了,家里又有了欢声笑语。朱先生说,“悲剧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朱先生在文章最后写道:“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这样的人生态度让我倍感温暖。一副冷眼,一个热心,便道尽了“人生与我”的关系。我们对待人生的悲喜剧,对待他人,对待自己,都既用得着一副冷眼,也用得着一颗热心,一副冷眼能让我们气定神闲,从容大度,既不要自命不凡,也勿随了世俗去,一颗热心能让我们发现趣味,发现美,既关爱他人,也顾到自己。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启迪了我的心智。朱先生说,也许有人认为他拿人比禽兽诸物,会将其视为异端学说,那他本可以搬出古圣先贤来为自己的理论辩护,如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和希腊廊下派哲学,他都可以拿来作为护身符。但朱先生认为不必如此,因为“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这句话之于我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使我认识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个人更应看重自己的悟性,而不要被古圣先贤吓得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之前,我一直很有种自卑感,觉得自己没有生在书香之家,对于人文哲理,虽有兴趣,可缺少底蕴,更谈不上学养,后来年纪稍长,渐渐有了些人生体悟,也想偶尔抒发一下情怀,但常常缺少勇气,羞于表达,生怕被人笑话,在古圣先贤面前出了丑。读了朱先生的这句话,总算对待自己也有了另一种眼光和态度。

古圣先贤与我,时代虽有古今之分,天分虽有高低之别,但同样为人,人性大抵是相通的,每个人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也是相似的多,不同的少。只是有的人悟得深,有的人悟得浅,有的人悟得早,有的人悟得晚,有的人能将悟到的东西说出来总结出来,有的人说不出来总结不出来。但无论如何,总不至于有大区分,既然如此,何必担心在同类面前出了丑。我只要相信,我于这个人世间体悟到的必是人类真理中的一部分,我的理由就是理由,不必顾及古圣先贤是否说过,或是如何说的。这样的话说出来,不知会不会引起误解,以为我竟然胆大妄为到不把古圣先贤放在眼里。事实上,朱先生的这句话并不能减少我对古圣先贤些微的敬畏之情,只是让我有了勇气重视自己。单为这个进步,我也该好好感谢朱先生。

小学生读书笔记2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幸福的忍,使我的生活变成简单而舒适的诗,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够懂得很多道理,增长人的知识,所以我喜欢读书。

我最喜欢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故事讲的是“生活中肯定还有比睡觉跟好玩的事情!”大小卡梅拉们一向抱有这样的信念。他们执着的追求哪些种群中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去看海,去摘星星去寻找失落的太阳……一路上处处坎坷历经很难,但总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他们用自我的聪明机智,勇敢战胜困难,最后还能收获超乎想象的回报和异乎寻常的果实。我们能够把不一样的卡梅拉作一种象征,一种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伴侣”。

“我想去看海”中的卡梅拉是一位与众不一样,有好奇心的小鸡,她善于幻想,敢于尝试别人不敢想的事。她为了去看美丽的大海在黑夜里勇敢的前进,她那可怜的小脚都已经快没有知觉了,仍在坚持。最后,她最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我能打败怪兽”,鸡舍闹饥荒时,卡梅利多带领小鸡去找食物,发现食物被大怪兽偷走,他用自我的聪明机智和勇气打败怪兽,享受自我的食物。读了“不一样的卡梅拉”使我的生活学习变得更愉快更简单;使我懂得了想要把事情做好,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要有信心,必须要坚持到底,决不轻易放下,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勇敢机智,团结伙伴,坚持不懈的精神。小朋友们快来看一看吧!那里边的故事很精彩。

小学生读书笔记3

这本《名人传》讲述的是三位名人在成名的道路上遇到的磨难、困难,他们从坚持的力量到力量的崩裂甚至到了绝望。他们在成名的道路上舍弃了很多包括了亲情、友情。终于,他们踏上了成功之路。

首先是一位遭遇病痛折磨,仍然不放弃音乐的信念——贝多芬。虽然他失聪了,但是他很骄傲地说过“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是啊!他的音乐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

接着是一位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的信念——米开朗琪罗。他的痛苦来自人类的恶意。他为战斗,为征服而生!正是因为这,他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画貌。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是现实的反映。

最后是一位曾经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叙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地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过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

小学生读书笔记4

我是一个小书迷,什么书我都爱看《西游记》、《三十六计》、《水浒传》。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如关羽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的“独退曹兵”“夜战马超”;赵云的“大战长坂坡”“单骑救主”等······还有“三顾茅庐”、“败走华容”、“三迎战吕布”等。我印象最深的就属“赤壁之战”了。故事讲的是:曹操想要吞并东吴,必须要渡河,可是北方士兵水性太差了,就用铁索把船连在一起,这样做就可以解决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经常晕船的毛病。周瑜与黄盖上演苦肉记假投降,借东南风点燃木船,使曹操的百万雄兵在一夜之间变得溃不成军,并在他逃跑的路上进行阻击,曹操的几十万大军被周瑜杀得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赤壁之战中,曹操因为自己实力强盛,自负轻敌,被孙刘联盟打败。

这让我联想到了去年学校举行的一次数学竞赛。赛前,我自信地对妈妈说:“妈妈,数学是我的强项,这次竞赛我一定能拿一等奖!”说完我扬起头,大踏步走向屋外玩去了。竞赛中,我也是“唰唰唰”一会功夫,完成考卷,写完后看都不看一眼,就交卷了。中午回家,我还骄傲地对妈妈说:“试卷太简单了,我20分钟就写完了。”没想到第二天公布成绩的时候,我只得了三等奖!而平时成绩与我不相上下的同学得了一等奖!《姜子牙兵法》中说过:“将者,骄而必败”。曹操正是因为轻视了敌人,才会伤亡过半。而我正式因为骄傲自满,不重视比赛而名落孙山。考场如战场,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处于不败之地。学习中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成绩骄傲自满,要学会谦虚,这样才能进步,获得成功。

《三国演义》,你真是一本有趣、奇妙的书,不但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也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真喜欢三国!

小学生读书笔记5

“好书是一味心灵良药”,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时只觉得这是一句不错的话,看了作者写的故事稍稍感动了下,觉得他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还记得暑假看过的《教育先锋者档案》这本书,封面是淡黄的,上面有很多教育先锋者的名字,显得很严肃,那题目也让人觉得书的内容学术性很强。虽然也是教育者,可看到纯理论,学术性很强的书还是会觉得头疼。轻轻的翻开书本,看着“行走在守真归本的路上”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从批判到课堂教学重构”的韩兴娥老师的新阅读实践;“搭建通向生活的桥梁”的张晓梅老师及其大语文教学圈;等等生动的例子,我被吸引住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沈红旗老师和苏静老师。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也有云“厚积薄发”。沈红旗老师中学时期就阅读大量的名著,并硬性规定每天有一定的熟读背诵量。因为书难买还抄了不少书,直到现在依然保存着《西方名诗选》《普希金抒情诗选》《杜甫诗选》《李贺诗选》《苏东坡诗词选》等的手抄本。高二暑期狂读《辞海》分册里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史”等部分。大一年级时,背熟一本成语词典。大学4年,钟爱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同时,开始拜读弗洛伊德、尼采、孔子、老子和庄子等大家的哲学书。他有句话正说明了他教学成功的关键: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次教学。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师二年级时,参加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参加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看着他们辉煌的过去,不禁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他们取得成功后仍在努力,那么渺小的我怎么还有唉声叹气的时间呢。那么从现在开始积跬步、积小流吧。

好书确实是一味心灵良药,它会教会我们,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人生的困难挑战,将帮助你仰头挺胸走出心灵困境。

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