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的读书心得

| 佳洁

巴金家的读书心得(篇1)

《家》这本小说是我读的最快的一本。我读书的速度并不快,但这本书两天便读完了,我自己都有点惊叹这个速度。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有任务在身,必须快速读完,二是这本小说确实十分有吸引力,看着看着就全身心融入进去了,等回过神才发现原来已经看了这么多了。

巴金的《家》这部小说,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写出高家这个很有带表情的封建大家庭渐趋腐朽的过程,其间表现了觉民兄弟和一群新青年奋起反抗以及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高家三兄弟了。虽然他们是兄弟,但性格差异很大,所以对比起来就很有意思。

首先是觉新,觉新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他本来也是一个有这自己的梦想和心爱之人的人,但由于封建大家长早就为身为长房长孙的他规划好了一切,安排了他的工作和妻子,觉新没有反抗,家庭的重担落在他身上,他也默默承受。他开始用敷衍的方法来与长辈相处,以避免冲突。于是觉新的朝气与青年梦想被生活磨尽,他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后来又因为他的懦弱,妻子在生下二胎后死去,觉新才觉醒,帮助觉慧离开高家。觉新信奉着“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深受封建毒害但又受一些新思想影响,可悲又可怜。

然后是觉民,觉民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带金丝眼镜,温文尔雅,比觉慧理智,又比觉新勇敢。为追求爱情,逃出高家,坚决抗婚,最终取得胜利。他是介于觉新与觉慧之间的人。

觉慧可以说是三兄弟中觉醒最早最彻底的一个,或许是因为年少而无畏,受封建影响不深入。觉慧藐视等级制度与丫头鸣凤相爱,反对包办婚姻支持觉民逃婚,大胆揭穿迷信的捉鬼、血光之灾等邪说,最后义无反顾地从封建大家庭出走。但我又觉得觉慧身上还存在着他所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比如他对待鸣凤的态度,一边表示着自己的爱慕,说着并不在意鸣凤婢女的身份,但一边又想着要是鸣凤处于琴的地位就好了。如果他没有封建等级观念,或许根本不会这样想,所以我觉得觉慧并没有完全跳出封建的桎梏。

巴金家的读书心得(篇2)

小说《家》里面有一句话说: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把自己的幸福争过来。我感觉作者一直在强调这件事情,幸福是需要争取的。

小说里面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是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的人,第二类人是敢于追求自我,追求自己梦想、自由、幸福的人。

天黑了,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们中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他们已经满意的熟睡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不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存在。

小丫鬟会说:“我在这儿过了七年了,眼看就要翻过第八个年头罗!”她突然感觉到这种生存的单调,心里有点难过,开始悲叹起自己的命运来。

少爷到了订婚的日子,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家人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是他应尽的义务。他逐渐熟悉了这个环境,学到了新的生活方法,而且逐渐把在中学学到的学识忘掉,这种生活他不再是陌生的了,他第一次领到薪水,心里充满欢喜和悲哀,一方面因为是自己第一次挣来的钱,另一方面却因为这是卖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价。

这里面有两股势力,一股势力是老太爷的,老太爷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一股势力是小辈这边的,小辈像是一个逃狱的犯人,坐在小房间里动也不敢动,恐怕一动就被捉回死囚牢中去。死囚牢就是我的家庭,刽子手就是我的家族。你们希望我回来,我回来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你们可以得到安宁,你们又多看见一个牺牲品,可我从此就会沉沦在苦海里。

就像是大人一直对你说要听话,听话有时候真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18岁成年之后不是一件好事,什么事情应当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听任别人摆布最终只能导致悲剧。

巴金家的读书心得(篇3)

家,对于我们来说是幸福的象征,温暖的标志。它给那些失落和悲观的人带来希望和光明。但是,在巴金先生的笔下,家失去了原有的温馨,被封建礼教束缚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的世界。

《家》描写的是高公馆的这个封建家庭,小说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还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小说中塑造了觉慧、觉民、觉新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弟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觉新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有着较强传统观念的人,为了维护家庭,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他处处表现出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特征。他希望这个大家庭能和平共处,每一个人都生活好,因此他一方面遵从祖父意愿,一方面又帮助觉民逃婚、觉慧离家;觉慧、觉民、琴三个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的青年投身革命,用自己的笔去教化他人,传播新思想。

在那个社会黑暗的年代,有许多人遭到封建礼教迫害,觉新就是受它毒害的典型例子。他虽有一腔冲破旧礼教的热血,但却失败既而沉沦了。因为他受的毒害实在太深,在强大的势力下他无可选择,只能屈服。就因为他服从,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梦想,割舍了自己的爱情,最后又碍于压力致妻子惨死,这一切都表现出他的懦弱。

相比觉新,我更欣赏觉慧,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大胆地与旧礼教抗争,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他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旧社会,用自己的文章去影响更多的人。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觉新就是代表之一。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拥有新思想的人们,他们带领人们走出了这个可怕的囚笼,一步步开导人们,就像主人公觉慧一样,挣脱了牢笼,舍弃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家,远赴他乡去寻找自己所追求的光明,他这份敢于追求新思想、敢于探索、敢爱敢恨的热情与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生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极度讽刺,对那些在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的人们给予了无限同情,对那些争取自由生活、新思想的人进行了大力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即使是在最阴暗的时候,也会有人去争取自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时代的潮流。虽然在流经的途中,总会遇到艰难险阻,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和改变它的流向,因为这种水流具有排山倒海之势,可以轻易击倒沿途的阻碍,朝着那唯一的海洋流去。

巴金家的读书心得(篇4)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题记

风刮得很紧,飘着雪花。路上走着一对年纪差不多的兄弟俩——是有着一样的身材,穿着一样的衣服,但弟弟觉慧的眼睛比觉新的眼睛更明亮。然而这两个看似差不多的兄弟俩却有着不同的思想,最终是两个不同的命运。

哥哥觉新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任何事情都一味的服从,从来没有抵抗过。虽然有的事情心里是不满的却从来都不说“不”。父亲帮他做亲、后来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让瑞钰在家里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去城外生产。最终,他虽然不愿意却还是服从了没有说“不”。结果,封建制度吞噬瑞钰的生命。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他的青春就在一味服从中结束了。

弟弟觉慧,却有着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塑造了觉慧大胆、叛逆者的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的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反抗。最后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家庭。

觉慧的青春是叛逆的、是反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敢于挑战封建等级观念的、是有滋有味的、也是无悔的。在当时他是一个进步青年,他反抗这个命运,他的思想、他的工作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然而得着这个不公平的命运的,你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做了这个命运的牺牲者的,同时还有无数的人——我们所认识的和那一些我们不认识的。这样受摧残的尽是那些可爱的、有为的,年轻的生命。我爱惜他们,为了他们,我也应当反抗这个不公平的命运。

在这本书中单说愤怒和留恋是不够的。我还要提说的是信念。自然是先有了认识才有了信念。旧家庭是渐渐地沉落在灭亡的命运里了。我看见它一天一天地往崩溃的路上走,这是必然的趋势——这便是我的信念。

这些在文中的人物的青春有的是无悔的,我想觉新对于他的青春是后悔的吧?青春是属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它不属于任何人甚至我们的至亲。我们的青春因该有我们自己决定,而不是让一个人在前面引导,它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前提是你喜欢不喜欢、想不想,若不喜欢、不想去做就不要去做不然最终也会后悔的,甚至也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

我会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不会让我后悔,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家的读书心得(篇5)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源泉。----题记

“家”,一个温馨、亲切的地方,一个一回忆起来就心头一门暖流的地方。在家里,我们可以尽情享受亲情的温暖,可以随意释放生活的烦恼。家,是一个港湾,一个充满爱的避风港,累了,困了,伤心了,委屈了,都可以躲进来,避过风吹雨打,等待云升日出,期许云淡风轻。

可是,在那个时代,在巴金的笔下,“家”,不再温暖,不再是避风港,而是一个牢笼,是一只无形的手。在这个“家”里,没有快乐,有的只是吵闹;没有温暖,有的只是离散;更没有民主,有的只是无谓的权威。高家是一个豪门,但在这个钱多,人也多的地方,没有原本应该存在的知足常乐,这里的一切都被封建礼教这只黑暗的大手所统治着。于是,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出摄人心魄、令人悲痛的惨剧,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一对对情侣们不得不劳燕分飞,主人们之间的交易,葬送了一个个旖旎如花的生命······看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在痛苦挣扎的时候,我的心也不由得揪紧了,那可是充溢着青春活力的一代啊!

青春,想起觉新的青春。小说中觉新一直是一个被封建大家庭和新思想所困扰的人。他虽然接受过“五四”新思想的教育和洗礼,但又因为他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在专制和压迫下,摒弃了他宝贵的青春,无奈中选择了“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把年轻有为的自己活生生地断送了。

青春,想起觉明的青春。彷徨、犹豫的觉明,也曾在封建礼教与现代新思想的边缘徘徊着,一边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封建旧土地,另一边是“五四”新思想的新土地。但是觉明在弟弟觉慧的影响下,在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下,毅然选择了与旧势力奋斗。他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琴,大胆的反抗了高老爷的意志,,拒绝了冯家的亲事,带着琴离家出走。也正是因为他的斗争,为自己、为琴博得了幸福,也让琴摆脱了像瑞钰、梅表姐一样的命运,成了高家最最幸福、最最美丽的女子。

青春,想起觉慧的青春。觉慧是一个新青年的典型,他热情、大胆、叛逆,追求着新思想。在奢靡的高家,觉慧敢于向各种封建礼教做斗争。在家里,他支持并且帮助了觉明逃婚,又大胆地向婢女鸣凤表达自己的爱情;在社会上,他积极地参加新青年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是觉慧,给他的哥哥们带来了精神的食粮;是觉慧,给这个高家大院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他发誓,他要做一个具有明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于是,他也选择了离家出走。

青春,想起我自己的青春。对于高家三兄弟而言,我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把握着自己的美丽青春。那我们该怎样去把握它呢?无疑的,读书学习是青春亘古不变的主题,怎样做人是青春永恒的必修课。我们需要接受青春赋予我们的知识文化,也需要聆听青春给予我们的教诲。可以说,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自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这个舞台上永远的主角,但,如何让我们的人生大舞台掌声迭起、星光闪耀?我想,这只有用我们的旖旎青春来打造,若这个大舞台星光黯淡、寂寞无言,那我们的青春也将不再美丽,不在充满活力。

雨果曾将说过:“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从我们呱呱坠地到我们升入天堂,漫漫几十年的人生路,青春,这个花样年华,无疑是最最美好、最最宝贵的,在这里,充满着对憧憬的追寻,洋溢着活力的交响曲。

看来青春真的是一个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字眼!

可是,郭敬明却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仔细想想,这也对,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难免在选择长大和活力的时候,同时选择了惶恐与不安了,我们那颗敏感且脆弱的心虽然存储着美好的幻想,承载着我们乃至父母所有的希望和寄托。但在不易发现的一隅仍隐藏着一些细微有莫名的感伤,淡淡的抑郁和无穷的烦恼。有时,我们会把这份感伤埋藏的很深很深,但有时,我们亦会任意的发泄。但总而言之,不论是欢笑,亦或是泪水,使他们共同的构造了人生最绚丽的风景。

“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巴金先生在《家》的后记中这样写道。是啊,青春是美好的,她洋溢着希望与憧憬,她充满着活力与精彩,她弥漫着追寻与探索……“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用她来悉心点缀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终生。

“家”,缓缓落幕了,而青春,永不帷幕。

5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