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的读书心得

| 日鹏2

我若是宋江会选择起义,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于读水浒传的读书心得1

将《水浒传》细细地品味了一遍,只觉得心中有一种澎湃又含一点悲伤的情感。看完最后一章,我叹了一口气,只为那让人悲伤的结局。人说“乱世出英雄”,在那个贪官横行,腐败无比的朝代中,这些苦难的人们就聚集梁山,结合成了与朝廷抗衡的力量。杀了无数贪宫,最后却被朝廷招安。后来有的死了,有的散了。

宋江,这位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是一位忠义之人,可他受古代那种迂腐的思想所影响,居然把辛辛苦苦经营的梁山交给朝廷,使起义不战而败。他是不是太“忠义”了呢?才使最后的结局如此悲惨。

吴用,想起他的名字就想笑,名字吴用,人却很有用,他可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大人物。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走了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祝生辰的十万贯金银财宝,大快人心了一把。而在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吴用一生屡出奇谋,可以说没有他,梁山也不能立足于乱世之中。

武松,这个人物大家不会陌生,武松打虎的故事也一直为世人流传。在鸳鸯楼中杀死张团练,蒋门神,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见武松敢作敢当,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除了他们,《水浒传》中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武艺高强的林冲,精明能干的杨志,侠肝义胆的鲁智深等。在那个时代创造了他们的故事,可结局却不如人意。

关于读水浒传的读书心得2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描写了宋代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如果让我谈谈这梁山聚义的一百单八将,我不先说呼保义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先说武松漂亮的醉拳,我一定先说鲁智深,因为我在水浒人物中我最钦佩它!

他慷慨大方,重义轻财。比如他请史进,赠金老。一听说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边带来的五两银子全放在桌上,还向史进、李忠借钱来帮助金老父女逃生。当李忠不爽利只摸出来二两银子时,鲁智深便将这银子丢还了他。

他性急如火,又心细如丝。如他听到金老父女哭诉之后,忍不住怒火,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但他救助金老父女脱身的安排,又是非常周到的。在酒楼听到隔壁哭声,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从这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点,

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强暴;出逃避祸,颇有机智。这些都写得很生动。鲁智深粗中带细,与李逵的鲁莽是不同的。

在我们现代也需要像他这样敢于拔刀相助又知法动发的人。

水浒传不仅丰满地塑造了高俅、西门庆、镇关西所代表的恶势力形象,也成功的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等人的形象。

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是因为“官逼民反”,他们其实也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

关于读水浒传的读书心得3

《水浒传》也叫《忠义水浒传》,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个好汉,他们被逼上梁山,在受朝廷招安,后来大破辽军,最后却遭人陷害。里面的情节跌宕起伏,最后结局悲惨不已,娶人不禁唏嘘感叹。

在书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如:智多星吴用,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在作者加上了夸张、对比、以及细节描写短修辞手法后,将这些人物物的特性,描写的越来越生动,个个都是能争善斗,英勇无比。

书中的各个故事都是紧扣人心,每一张都写得细致准确、生动有趣,还很逼真。在“武松打虎”这章里面,作者主要写了武松上冈,喝酒,打虎,下冈的一系列故事。将武松上冈喝酒时的动作和神态写得生动无比,连喝15碗酒后都没有晕!也将打火石的场景写得叫人心惊动魄。

“三打祝家庄”这一章,也可是生动无比啊!作者将当时的惨烈战况写的淋漓尽致,也将宋江两次都没有打下祝家庄的无奈。最终由吴用带来的孙立、孙新,将祝家庄打架的这些故事也写得生动无比。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两个字:忠义。从“忠义”中,我想到了当今。现在我们的社会上也有许忠义人士。现在正是国家灾难之时,我们奋战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们,就是忠义人士。还有高龄的老爷爷钟南山,他也奋战在一线和医护人员们,并肩作战,他也是忠义人士。他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不怕牺牲,对国家尽忠,对人民有义。

关于读水浒传的读书心得4

对仁义礼智,信行忠良一窍不通的高俅,只因善于踢球,就成了宋徽宗赵佶面前的红人,步步高升;武艺高强,技惊三军的杨志却落得个卖宝刀为生,最后逼上梁山的下场。施耐庵并没有着更多笔墨刻画朝廷的腐朽,官场的黑暗,可那股“腐败”之气却萦绕在字里行间。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懂为什么书中的“好汉”宁可背上杀人犯的罪名,被通缉,亡命天涯,也不愿报官,让官府还他们一个公道;可渐渐地我明白了,就算告到官府那儿,也不过是官官相护,不了了之。犯错的人不会得到应要的惩罚,正义根本得不到维护!毕竟,几乎没有一个官会为了一介素不相识的平民而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与其这样让犯人逍遥法外,还不如由他们自己动手,为民除害。

在这本书中,我最钦佩的人当属梁山泊的军师――吴用了。他并不是人如其名,而是真真的有大用。他的计谋让晁盖和阮氏三兄弟不折损一兵一卒就成功地从杨志手中劫走生辰纲,更是为梁山招来几员大将,这可谓是“运筹于股掌之间”。他的大脑中仿佛藏了一个无底洞,里面尽是奇妙的法子。他的这份足智多谋和诸葛亮的有的一拼,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化难为易,轻松处理难题。

而最令我费解的是那一百零八位被官府逼上梁山才成了土匪,但最后他们却选择相信朝廷,接受招安。难道他们真的相信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场真能接纳他们这群身负重罪,意图谋反的“奸臣贼子”吗?果然不出所料,招安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大展拳脚的机会,反而成了他们的催命符――宋江,卢俊义等被奸臣害死,梁山泊瓦解,有人出家……

尽管如此,我仍钦佩他们的豪气和重情义;我也钦佩他们敢于维护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更钦佩他们勇于和腐败的朝廷对抗……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从自己做起,见义勇为,对生活中恃强凌弱的的行为说不,为维护正义出一份力。

关于读水浒传的读书心得5

《水浒传》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著之一,它描述了宋末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其中梁山108好汉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我读水浒,不但没有为其所感,却越读越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那水浒好汉所谓的真性情,着实让我无法理解。那些好汉,无论谁占理,也无论对方是贪官污吏,还是平民百姓,一旦有丝毫忤逆,便立刻“大怒”、“碴开手指”,只一掌,那人便“血流满面”、“倒地不起”。店家中的饭菜被他人预订,没有多余,便气得要大闹一场。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李逵,此人一旦杀性一起,抡起板斧都乱砍,死在其手中的索然无辜百姓,是远远超过真正有罪当死之人。这样的不讲理如果就是真性情,恕我无法接受。

梁山好汉为了壮大自己的手段,更是前所未闻。像为了逼近卢俊义上山,吴用故意题下反诗,还借其名去杀人作乱,活活让一个清官背负骂名;再说宋江为了逼某好汉上山,竟让李逵杀其所看护的小孩。当那人扶起躺在地上的孩子,但是孩子半个头还滑落在地,最后李逵在林子边哈哈大笑,看到这个情节,我想,这分明是个杀人恶魔,哪有半点英雄的样子!再说好汉下山“借”粮草,本就是伤天害理,残害百姓的事,可这一行人却安然自得,遇见祝家庄等硬骨头还差点屠杀全庄。我只看到了一群做案的山贼,什么“造福百姓”,全是弄虚作假。

梁山好汉自称英雄,却忘了自己所做的不英雄事?时迁偷鸡被捉,宋江不旦没有道歉,反而大军压境,仗势欺人;鲁智深强抢老僧仅存的几口粥,逼得僧人上吊自尽;顾大嫂等人开人肉饭店,半辈子不知杀了多少良民与好汉!却也竟能位列108好汉之一。我不禁怀疑,如果恶人一旦加入农民起义,反抗朝廷,便能摇身一变成为英雄为人称颂,那这样的英雄,真是英雄吗?

纵观整部水浒,好汉之间的互助豪情确实令人感动,但其中不讲理的真性情,视兄弟之命为天,旁人之命为草荠的思想与现代的法制社会格格不入。但在如今,效仿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进而无视法律的事例比比皆是。这种以流血、杀入为代价的英雄主义本已应被时代抛弃。或许人们向往其中的所谓自由,但如果自由意味着破坏法律,伤害他人的话它就应坚决地抑制而不是存留。

总而言之,面对古时的思想与精神,我们就尽可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让这种血色的英雄主义,继续一代代流传。


读水浒传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