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三国演义》对人物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如对刘备的描写体现在“仁义”二字上。刘备兵败后,带着百姓一起逃难,众将劝刘备弃民逃难而刘备去却说:“你等欲陷我于不仁不义乎?”而对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则用奸雄二字来描写。曹操虽有远大的志向和聪明的头脑,但为了实行自己的霸业,不惜杀害忠良无数,还狂妄地高呼:“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人物描写观点鲜明。
在三国故事里,浮现出许多英雄好汉。他们杀敌报国,却都战死沙场。这本小说随处贯穿着“忠义”二字。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这些肯为了兄弟、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非常伟大,就像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就是英雄气概!)当震天的战鼓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时,大丈夫当挺身而出,以身殉国。
“滚滚江水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当战场上最后一缕硝烟散尽,我们不能忘记那群雄逐鹿中原的过往岁月。
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又一次翻开了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从《三国演义》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戏:刘关张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好戏让我留连忘返,直呼过瘾!
每一出戏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个主角都有独特的性格。比如: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刘备的爱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为,司马懿的阴险狡诈,赵云的英勇善战,张飞的粗中有细,关羽的忠勇,鲁肃的敦厚等等。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被罗贯中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令人读后赞叹不已!
而今天,我要着重说一下曹操和刘备。曹操和刘备,一个是将相之首,一个是汉室之后,但结局却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狭窄,甚至于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狭窄,从而导致一个个名士之死:杨修是他肚里的蛔虫,偶尔跟他开点小玩笑,结果却被他杀死了;华佗好心为他剖颅治病,却被他起疑心杀死了……这一个个充满鲜血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怕,不能不说是导致魏国衰败的一个原因。
反观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也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胸宽广!三请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他在长沙诚恳接收降将黄忠,从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这一个个充满仁义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喜,不能不说是蜀国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一个原因。
如果,曹操拥有刘备的胸怀,那么三国的故事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从曹操和刘备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哪些呢?
在生活中,不要为了得到一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浅;在学习中,不要为了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在与人相处方面,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在班级内部,不要为了没选上干部而心怀不满,从此孤立自己。
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国的俗话也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心灵比海洋更辽阔、比天空更高远的“船长”吧!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暑假,我正在品读这本书,沉浸在了三国的世界中。
这本书写的是乱世中,北魏、东吴、西蜀三国鼎立的局势。东汉末年,乱世纷争,各路诸侯投其所好,西蜀的赵、张、关、黄、马五虎,北魏的五子良将,东吴的父子纷纷上阵,纷纷扰扰了千百年,最后被东晋统治。
这本书看似清楚的故事却隐藏着种.种心机,使我研究最久的人便是诸葛亮了。
在大家心中,诸葛亮往往是神机妙算、处变不惊的英雄形象,而我感觉蜀国诸事背后,跟诸葛亮有无可脱离的关系。
关羽败走麦城,我觉得是诸葛亮的计谋的关系。因为刘关张桃园结义,所以在西蜀,关羽和张飞是受法律管制之上的,再加上关羽十分骄傲,有点瞧不起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利用他的这一性格。关羽败走麦城之前,诸葛亮嘱咐太多,他不屑一顾,冲动的与吴国打仗,最后落得牺牲战场。
魏延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但在三国中却不常提到。在某次战役中,他与诸葛亮一并战线,攻打魏国。魏延提出兵分两路,我想诸葛亮该是知道这样的好处,但是他并没有采取。事后,司马懿评价:如若按魏延说的做,魏军定会全军覆没。因此,我感觉诸葛亮微微有些偏向曹操。
证明诸葛亮偏向曹军的原因还有一些: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逃走华容道,诸葛亮明明可以抓走曹操,但在这关键时刻却放走了他,这让我疑心大增。
三国乱世,心机极重,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可以考虑如此周到,便不会上当受骗了,诸葛亮固然聪明,可是他的心计我们常人却无法猜测,人都说“诸葛近妖”,我们若深入研读其人,又该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吧。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欢。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历史长河中,唯独三国时是三个国家同时出现的,它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读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述说了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著作,讲述的是蜀(汉)、魏、吴三国的形成及因争夺权力、土地而互相争斗,最后三国归晋,天下统一精彩的历史故事,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关羽字云长,他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尽管曹操用尽方法讨好他,希望关羽能投靠他,帮助其完成霸业,可关羽置之不理,誓死跟从刘备,为他效力。有一次他的臂膀受伤了,毒已经渗入骨头,必须要把肉切开刮去骨头上的毒液才能完成治好,那时没有麻醉的药,必须要忍受非常巨大的疼痛。手术开始了,可是关羽不仅没有露出痛苦的表情,还和马良谈笑风生,被后人传为美谈。关羽的这种坚韧的精神谁见了不钦佩呢?
最让我惊讶的是赤壁之战,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上胜多的战役,曹操有80万大军,而孙刘联盟只不过十几万而已,双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怎么可能战胜曹操,但是经过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草船借箭,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计谋,最后连老天都帮助了他们,原本刮西风的天气突然转变为东风,使得诸葛亮和周瑜火攻的计谋成功,曹操80万大军伤的伤,亡的亡,最后曹操仓皇败走华容道,元气大伤。从此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我看完了,那段历史在我脑海中不断重演。
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可见关羽是一个有过人胆识及英雄气度的人。
不只是关羽,《三国演义》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精神。这本书真的很值得看。
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读《三国演义》。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群雄争霸的故事。故事中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等。
在三国众多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诸葛亮了。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出了许多计谋来助战,像美人计、三气周瑜、火烧藤甲兵等。他还利用自然环境来使用谋略,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他十分大度,曾经七次捉住孟获,都应孟获不服而放走了他,直到最后一次,孟获才心服口服的投靠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号称"武圣"的关羽了也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曾经斩颜良诛文丑,还在千里走单骑中过五关斩六将而且温洒斩华雄。他还是个讲义气的人,因为跟曹操打仗时为了保护二嫂迫不得已才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后曹操一直厚待着关羽,不想让他走。为了报答,他斩颜良,诛文丑。在华容道上时,他念着以往曹操对他的厚待于是把他放了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讨厌的人就是心胸最狭窄的周瑜了。因为他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于是命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害死他。幸好诸葛亮早料到三天后有大雾,用船借来十万支箭,才没让周瑜得逞。周瑜不死心又派人去刺杀诸葛亮,可诸葛亮早知道了,派赵云把他送回去了。最后周瑜没有杀死诸葛亮,反倒被诸葛亮气死了。我觉得蜀国完全可以统一天下,就是因为刘禅继位后整天吃喝玩乐,与宫女嬉戏。让臣官掌控了大权所以朝廷才崩溃,灭亡了。
《三国演义》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