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书,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没什么历史地位。它不如四大名著那般名声大震,但它却能让看过此书的人灵魂得以净化。“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人的拼搏与奋斗、痛苦与快乐、挫折与追求、纷繁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我很喜欢路遥先生的出发点--“平凡”二字。是的,他的世界是平凡的,但在平凡中又体现着不平凡。例如:作品中的主人翁孙少平,他受过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他能吃苦耐劳、懂事、善良、不好高骛远等等。在作者的笔下世界中出现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由此可见,在作者的笔下-人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凡。这点在作品主人公的身上便得以体现。相信看过此书的人都有一个感悟--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一种人生的追求与信仰,那是亘古不变的。
每个人的生活同样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在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路遥《平凡的世界》。
早被同学推荐过这本小说,却因无读书习惯至今才拜读,不例外地我也被震撼了,只恨相见恨晚。我相信如果早读了这本书,就会在生活中多些努力,少些埋怨。幸运的是,在即将从学生时代转向社会青年的这段假期内,我拜读了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给我的影响会逐渐渗透到我今后的工作中,我更加相信这本书给我的是慢慢地正能量。
或许因为自己从小在庄稼地里长大,听祖辈和父辈讲过他们那个年代读书与集体劳作的故事,尤其自家条件经历了极其贫穷(妈妈说,她在怀我的时候特意从姥姥家要来的白面)到现在富足不再为钱发大愁的变化,这本书所描述的劳作场景以及每个家庭里朴实的话语甚至某些村民嫉妒的语气,我都有很清晰的画面感,也一度让我不禁流泪,当然要绝对感谢路遥老师精彩的文笔。
当我读到田晓霞的牺牲到孙少安媳妇秀莲的肺癌再到出事故的孙少平,我还没从这生活中一连串不可预测的痛苦中缓过神来,第三部结束了。我抱怨作者为什么要把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纯粹的不计世俗的美好爱情埋葬在一次意外的死亡中?为什么要安排聪明懂事孝顺体贴的秀莲在好不容易熬到的富足日子里突然吐血?为什么要让胸怀理想从未停止学习与奋斗的少平在受失去心爱的人痛苦之后又出事故在原本俊俏的脸上留疤然后又回去继续挖煤?不是看低行业与工作,正如文中所说,任何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找到精神上的满足,只是少平本该如他所愿读煤炭大学有更好的未来。可惜貌似一切都是以悲剧收场,我心理颇有遗憾。我试图寻找美好的结局,少安与少平为父亲盖起了村里最好的新窑,姐夫王满银终于停止了吊儿郎当的日子回归平淡的家庭,少平为村里新建了校舍,给孙家建立了好名声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村里的其他人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少平妹妹兰香与男友感情稳定,黄原市换了新的领导班子,似乎预示着即将迎来更好的改革,这样看来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有一些美好。或许作者只是简单的呈现除了生活的原貌吧。“人生啊,就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坦,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亲情是我永远的泪点,因为我从小一直深有体会,尤其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把省钱给我买好吃的让我上学的情景,也记得在地里干活时候爸爸妈妈对弱小的我的关切。这本书里,尤其让我感受深刻是孙家满满的亲情。孙玉厚一辈子默默地为这个家庭不停劳作着,即使在最穷的时候也会只苦累着自己为孩子们创造尽量好的学习条件以及为儿子办场体面的婚礼。儿子结婚后,他主动提出要分家,为了就是减轻儿子的负担,不要自己拖累儿子。别人在为儿子的砖厂开张仪式庆贺时,唯一他担心着儿子会不会亏损。在儿子亏损后,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手里的钱帮儿子度过难关,多么伟大的父亲。而少安与少平对待父母的孝顺也着实让我感动,在贫穷的日子里,他们主动承担家里的活,苦着自己想方设法为家里多谢贴补,他们为父母建造了村里最好的新窑。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亲情永远不变,因为这是浓于水的血缘关系。亲情,无需过多言语,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体现。
书里的故事告诉我,爱情可以是浪漫的,也是现实的,同时也是可以超越浪漫与现实的。优秀的润叶与必须挑起家庭重担的少安的爱情终究无法超越现实,令人惋惜;同时少安是幸运的,因为有秀莲深刻与温暖的爱,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现实之上而后逐渐浪漫起来的;少平是幸运的,有田晓霞这位天使般的女孩的坚守,他们有过幸福的恋爱,这样的爱情是浪漫的凄美的;或许金波的爱情是最浪漫的,只是因为八年前的歌声传情进而定情,这种思念始终在脑海环绕,爱情促使金波远赴青海寻找连姓名都不知道的思念的人儿;最让我欣喜的是兰香与吴仲平的爱情,他们兴趣相投,学历相当,虽不门当户对,但家长都是开明开朗之人,文中并没有写到任何少平辈青年的一辈子,当我看到兰香终于不必饱受像两位哥哥那样门当户对思想的束缚会很是欣喜,我愿意相信他们终会白头到老。书中还有很多人的爱情,其实爱情也是很简单的,因为志趣相投在眼神相对的那一刻认定心中的那个他正式眼前人,只要是善良的人,爱情总会是令人祝福的。
在那个经历着变革的年代,每个年轻人身上似乎都有着某一种干劲,也就是理想。少安的理想是现实的,他不怕苦累,只求能给父母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讲究务实,踏实肯干,一旦认准了毫不含糊。最终他为父母建起了气派的新窑,为村里穷苦人家提供了工作,建起了新学校。少平的理想是浪漫的,他不甘于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埋葬在整日劳作的疲惫中,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他依旧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他没有对工作价值的高低之见,他看重的是在工作中能找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一套丰满的体系,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当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到现实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生活的重担,这是孙少平交给我的一个道理。”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无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相比书中描述,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富足的年代,至少我们不会经历物质上痛苦的年代。但我们的生命也是平凡的,我们也需要在自己的平凡世界里不断奋斗。读完这本书,或许在我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会想起孙少平在四处漏风的建筑房内在灰暗的灯光下依然满足地看书,我会想起饱受生活折磨地孙少安如何在痛苦中挣扎拼搏最终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富足,我也会想起自己的爸妈如何在那个吃不好的年代一直默默前行。我会试着跳出自己的痛苦客观认真地分析痛苦的源头。勇敢地面对生活,拥抱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与痛苦,因为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提升自己的时候。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呢?
这是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部小说,因为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在读高三的时候,当时正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是它给我带来了动力,并让我对文学有了另一种释意-----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多年过去,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再次让我闻到了那黄土高坡的气息。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此刻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经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期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职责,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那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我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终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研究,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当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样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到达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述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我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我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我。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我的梦想,那么坦然应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终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我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与路瑶的初遇,在《平凡的世界》。初读《平凡的世界》,对于他的敬佩之情便犹如涛涛不绝的江水一般。他给我展现了一个真实、朴素的农村。读《平凡的世界》从未有过乏味,每一个片段,都如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放映着。
主角孙少平,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对于劳动力紧缺的农村来说,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初中时就退了学,读书只是一个形式,似乎回家务农就是他们的宿命。
少平并不甘于一辈子只留在农村做一个农民,他对外面的世界有着迫切的渴望,于是他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人相反的路,去黄原做小工,事实证明,也许你选择一条不一样的路,反而会有不一样的财富,只要你勇于创新,愿意吃苦,就一定有所收获。这样的品质也让他在矿里大有所得,踏实肯干,换来的是比他人更丰厚的工钱。
他从一无所有到留有存款,也有了支持家庭的能力,但真正改变那个贫困的家的还是大哥少安。
不愧同为中华儿女,同为一家人,两人身上都有勤劳、努力的如金子般宝贵的品质和一颗不甘心渴望成功,渴望改变的上进心。
虽然年纪轻轻便辍了学,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小小的肩膀担起沉重的压力,但他的天赋、能力和懂得抓住机会的才智、敢与贷款创业的勇敢,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果然,在村里改革中,众人还手足无措之时,他便一举翻了身,甚至为自己又修了房子,尽管后期失败也不放弃,仍敢于贷款,助自己东山再起。
他们现所有的成绩,是因为有贵人相助吗?对兄弟俩来说,确实是,但有贵人相助,并非是他俩成功的关键因素,真正关键的是他们身上那颗不服输、不甘心、力争上有的心和踏实肯干的品质,这才是你扭转自己人生的关键。
马云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生来就有,相反,他仅仅是个家境贫困的差生,唯一的优势科目便是英语,也是靠着英语,他才上了本科。
他成为一位很优秀的老师,组织能力也很强,偶然一次接触电脑,便有了对互联网的想法,随后创建“阿里巴巴”一举成为中国这个近14亿人口大国的首富,他靠的便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选别人不敢选的路,再付出努力实现它,与少安少平如出一辙。
也许每个人的起点并不同,但落后并不代表不能赶超,家庭只是一个助力,但有无助力,有多大助力,并非关键,核心终是你是否有一颗向上的心,是否愿意为了想要的生活付出努力,是否愿意不畏风雨,勇敢闯荡。
路遥对于文章的命题十分精准“平凡的世界”,的确,我们每个人对于宇宙而言,都十分渺小,微不足道,地球不会因谁而停止转动。但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发展我们自己。去丰富我们的一生,让自己不留遗憾,那我们的人生便有了意义。
《平凡的世界》这部书已经读了不下十遍,每读一遍都有一点点新的认识。前几天实在是没事干,拿起此书又读了一遍,感触良多。这几天一直想为此书写一个读后感,实因对全书理解仅是皮毛,久久未曾落笔。今日鼓起勇气,将自己对全书的一点见解写下来,供漫漫人生路上回味、品尝。
首先,我得提提路遥老先生在书中描绘出的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尽管看起来很是普通平常,但每当看到那些地方,内心深处都会达到一些共鸣,使人忍不住为其精妙的描述手法所感叹。记得文章开始写出了少平与红梅在青春年少的岁月里那种朦朦胧胧的情感,我们姑且就叫它“情感”吧。因为在他们那个年龄说是爱情还是很遥远的。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表述,但是那种清澈的目光,绝对会让一个青春年少的少男少女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没办法用语言描述的热流。
当润叶这个书中主人公之一出现时,作者又穿插的描述了她和少安小时候那些青梅竹马的过往。使我们不得不想到自己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些儿时的玩伴。当少安收到润叶的“恋爱信”时他含着热泪回想起了他和润叶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少安心里明白那些过往的童年趣事已经离他远去了,因为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中。他,孙少安,孙玉厚的大小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派的、美丽、大方的老师组成自己的家呢?尤其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啊,现实的生活总是让很多年轻时美好的梦想变得那么、那么的遥远。到现在我还觉得少安当时是多么的成熟,他的选择完全是正确的,因为我们都成长在一个现实的国度!
还记得晓霞吗?就是那个地委书记的女儿,就是那个省报的记者,就是那个虎头虎脑的假小子就是那个深深地爱着她那“掏炭的黑男人”的田晓霞。相信全书中晓霞这个人为形象给每个读者都会留下深刻的影响,她是那么的活泼、有朝气,她身上有着当时那个年代女大学生所特有的气质。她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懂事。她是一个当她爸爸升职的时候,为了考虑到对她父亲的影响,不愿意和她父亲一起坐公家车的好女儿。又是深深地、死心塌地的爱着一无所有的孙少平的那个好女朋友。她那写着“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的小纸条,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当书中传来晓霞噩耗时,相信不光是男主人公少平,我想每一个读者都会流下泪水。我们惋惜这个年轻的生命,惋惜她和少平那美妙的、浪漫的罗曼蒂克,怀念那个风风火火的假小子。
还记得少平儿时的玩伴、一生的挚友金波吗?我想金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还是那次为了少平,筹划了一次打他们班长顾养民的事开始的。从这时开始这个心思细密的挚情男孩才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当他从部队上提前复员后,他就有了一个生活习惯:拿着那个未曾谋面的藏族姑娘送给他的茶杯喝水,永远、永远的唱着他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啊,他是一个多情的孩子,他深深地喜欢着一个未曾谋面的藏族姑娘,也许这都有点不现实或是孩子气,但我们可爱的读者一定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这个多情的.小伙子,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