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各门学科的语言,是现代物质文明底层的基石。它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听课研修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周三下午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的线上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刘主任从小学数学课标的演变、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以及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新变革几个方面为大家深入剖析了“20__版课标”。
一、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刘主任提到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三、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继续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第十章第三节“规则学习与发展数学素养”。本次阅读我对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很感兴趣。
在上周的培训中,受邀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数学核心素养,而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首。听到数感,我的理解是对人对数的感觉,通过阅读我对数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所谓数感,指: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答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主要的途径是结合生活实际,儿童认识数是在生活中通过对具体物体对象的活动来逐渐认识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习活动置于儿童生活的实际情境之中,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形成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让儿童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运用数。良好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一定的数的位置感、数之间的关系的敏锐反应和对数与数运算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如:55,学生看到这个数能较快地反映出55是100的一半多一点;它接近的整十数是50和60;55是5个10和1个5组成的。
发展数感还可以将运算技能运用于实际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儿童对各种数据的探究来逐步发展他们的数感,因为不同的数据显示着不同的位值特征和数的关系特征;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去处理各种数据,以此来发展儿童的运算策略;可以通过对不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来发展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为了提高我们学区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心校根据本学区数学科的实际情况,组织了这次全学区数学教师到富顺一中为期六天的的听课学习经验培训活动。我非常重视这次提高的机会,每天严格按中心校的要求,按时完成培训任务,与结对老师以及同学期的其他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收获很多,具体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注重扎牢基础知识
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老师的讲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对知识点讲得非常仔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认真细致地讲解。对知识点的补充也很全面,力求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全面完整地掌握。给学生很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很重视知识的基本运用。
二、重视对课后作业的评讲
在培训听课期间,老师们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讲评作业,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的补充和拓展都在作业评讲中体现出来,这样就避免专门安排补充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数学学科,只有学生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通过作业处理,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借助小黑板等教具,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在我自己的课堂中,很少使用多媒体和小黑板等,每一节课用于抄题、画图的时间不少。使得课堂容量不大。而一中的老师平时上课经常在小黑板上把题写好,节约了许多时间,很值得借鉴。
四、一中课程安排的合理
对于数学学科,学生们有畏难情绪,因此在下午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一中同年级的数学老师的课程安排都差不多,保证每天上午至少都有一节数学课,这样就能够较好的统一教学进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下午的数学课安排的较少,而大部分下午的数学课老师都安排为评讲作业或者是练习提高,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改进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教导处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能够多费一点心。
20__年9月26日,我有幸在旧县小学参加武胜县小学数学千课大赛观摩课活动。我看到各片区的每一位参赛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亲身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特别是民族小学的游老师,她很好的诠释了课改。
1、我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民族小学的游老师讲的《郊游中的数学》,以学生去嘉陵阳刚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租车和购票的问题来贯穿全课。这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中华小学余教师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猜谜游戏、拍手游戏、看图等活动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6、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转眼之间,又一个学年过去了。作为__学校五年级的教师,我上了x班和x班两个班的数学课。这一年里,我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有自己的一些教学方面的心得。
小学数学比较的简单,同学们的成绩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基本上都差不多。只要上课认真的听了,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在这一学年,我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升到六年级了,即将面临着毕业。初中阶段的数学难度会大大加强,只有从现在开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他们在之后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学数学。
到了五年级这一年,有很多的同学就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往往前一个知识点他还没学会,我们就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知识点。因为课程难度的越来越高,所以有些同学因为学不会,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是我身为老师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会通过多种办法,让他们重新找回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争得家长的同意下,这些同学我会在放学之后再留半个小时,给他们补习,教他们写当天的作业,帮助他们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当然,我不会每一个题目都告诉他们做,只会讲一个典型的题目,其他的题目就需要靠他们自己去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依赖老师或者家长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在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基础上,教授新的内容,并不断的进行复习,让他们记住这些知识。
课堂纪律也是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的活跃,注意力经常不集中,上课的时候经常走神或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些同学往往就是那些跟不上进度的同学,因为上课都没有听,那作业自然不会做。在对这些同学进行课后辅导的同时,在课堂上也会提高对这些同学的要求,发现有走神或者分心的情况,就要出声提醒。在课堂上时不时的提问,让他们把注意力重新放到课堂上。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培养他们上课时的一个良好的习惯。
这一年,在我的努力下,同学们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不会再动不动就分心了。在接下来,我会继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在以后能够带着这样的思维和习惯更好的学习,这是我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较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