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可以帮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别人的学习和发展。学习指南心得体会800字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学习指南心得体会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里面的所有内容都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通过这次学习,把我日常的一些经验做了归纳与整理,让我做起事来更清晰。
学习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益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动身,反思我们过往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回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纵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取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取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取得性情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情的种子,就会取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体会,《指南》的确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教会我从细节观察幼儿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素质,才能真正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20__年9月份,我进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通过对《指南》的框架和各领域内容的学习以及各领域目标的解读,我了解了《指南》产生的背景,知道《指南》对我们平时教育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重大,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整理如下:
1、学习《指南》的'框架,了解《指南》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在大背景下,《指南》的产生可以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事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发展的结果,它不是“标准”,具有“指引”、“导向”的功能。我们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深化《指南》,让《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2、学习《指南》的目标,了解幼儿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沈杭凯、陈娴、何线、张群老师对《指南》各个领域的解读,了解到指南中的目标部分指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比如幼儿对所在班教师长期管理行为的模仿,这反应了幼儿的社会学习方式特点为模仿性,教师在平时环境及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幼儿。
3、应用《指南》的精神,实践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指南》语言领域下的子领域“倾听与表达”中要求把握语言交流情境,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学会倾听,它给出了一些教育教育建议:创设积极的交流情境;让交流变得精彩;重视文学作品听读感受等。根据《指南》精神,我可以关注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引导幼儿讲述感兴趣的事情、主动介绍周围的事物,平时选择适合的儿童读物,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培养幼儿听的能力,尽可能运用不同语调让幼儿感受故事或读物中角色的高兴、生气、悲伤,引导幼儿理解不用情境中语句、词汇感。
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__〕41号),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经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实现家园共育。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二)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语言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三、社会
(一)人际交往
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
(二)社会适应;
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四、科学
(一)科学探究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五、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在聆听专家老师对《指南》的导读后,我对这份纲领性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指南》是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是对《纲要》的细化,为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纵观整个《指南》的内容结构,从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分别阐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征。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发展的最初阶段和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这是指南中健康领域提到的。作为体育教师锻炼幼儿的身体是我最主要的任务,同时在心理健康锻炼方面也要做出努力。
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个性外向、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优点。但是扪心自问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意识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儿童观。如何诠释、践行这一理念,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听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院专家张梅玲对健康领域解读,知道幼儿发展阶段的身心状况目标和动作发展目标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对于一名幼儿体育教师身心状况和动作发展是我最主要的任务,健康的心理、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在这两项任务上我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同时在教学与幼儿在一起游戏时我要具有阳光的心理,并且做到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课时安排和日常教学中要乐观对待挑战,善于抓住机遇,并注重付与实践。
最后我觉得作为好的幼儿体育教师,借用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研究40年后总结出好教师的12条标准。还应具备以下几点:
1、尊重每一个人。
2、耐心。
3、兴趣广泛。
4、良好的仪表。
5、公正。
6、友善的态度。
7、幽默感。
8、健康的品质。
9、关注个体差异。
10、善于换位思考。
11、宽容。
12、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