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人们可以总结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什么才算好的古镇个人心得?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古镇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我们南湖晚报小记者终于到了嘉善西塘古镇。
西塘,一位“又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水乡女子,静静地横卧在浙江嘉善太湖东南流域的水网地带,展露着自己令人心醉的绝妙风姿。她激动着多少人的思潮,引动着多少人的遐想,更牵动着多少人的'梦境! “
西塘是个水镇,小河绕街流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搭起斜斜的屋面,形成长长的廊棚,保留着明清时期水镇街市的遗风。
开始我们进入了西塘的车站,车站那里的车多得数不胜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很多中外游客。凭着小记者证,我们进入了西塘景区。我刚他进门就看见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污染;又看见那儿的湖面上有一只停泊在小桥旁边的船和一大群游人在另一座桥上,另一座桥上那些人在各做各的事,如,有的人在休息,有的人在看桥下的河道,还有的人在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前进。首先我们来到了烟雨长廊,长廊一面临河,一面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店铺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一到这儿,就被那些玩具、吃的等吸引住了,心情一下子变得欢快、迫不及待起来。我真想把这里东全买光,我飞快地奔跑过去刚想伸手拿,就被老师叫住了。老师说:“我们先去参观参观这里的景点,参观完后再来买!”我听到了,心里顿时像被箭射中了似的难受,可为了不掉队,我只能乖乖听话。我们就一直走,一路上一些吃的使我垂延欲滴,可只能吃不能看,我越闻越馋,就过去闻闻马上又被叫住了。终于游览到了出口,老师问我们要不要买东西?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大喊:“要!”我们四处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可出口店铺却变得很少。我看没什么可买,就只买了一杯饮料。转眼间,时间的脚步已迈向15点,我们回家的时间到了。大家只能离开了。
等大家出景区的时候却迷路,怎么也找不到车站了。我想:要是走不出去怎么办?我心里十万火急。一路上问了住在西塘的居民,我们走到腿都酸了。后来靠着坚持,最终我们还是走出来困境。
我们回家时天色已渐渐暗淡下来。我依依不舍地眺望着西塘古镇。这江南水乡的多情古镇,让人淡忘浮躁,在纷乱中摘得一抹宁静,美得让人心疼……
一走进古镇西塘,映入眼帘的是那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矗立在河道两旁。廊棚长长,古弄深深,小船悠悠,这景色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西塘的小吃非常多,我吃过臭豆腐、螺丝,爸爸还买了薄饼和糕。我特别喜欢吃臭豆腐,远远地闻到臭豆腐的味道,就忍不住想吃。我寻着臭豆腐的香味走过去,店门口排队的人络绎不绝,我也赶紧排队。终于轮到了,我笑眯眯地说:“我要五块钱的臭豆腐!”“好!”店主爽快地答道。那白色的臭豆腐放入油锅,转眼间变成了金黄色,像是穿了一身盔甲。我叫店主在炸好的臭豆腐上抹点儿甜酱,然后赶紧吃它,香喷喷、甜滋滋的,真好吃!
西塘的建筑和上海完全不一样,房子都是用木头、竹子做成的,最多只有二层,非常环保。那里有一条又宽又长的河流,两旁的'街道很窄,只能走人,不能开车。桥也很多,如果人们要到对面去,就得走上小桥才能到对岸。
我们乘上小船,坐在船上,那感觉无法比喻。清清的小河泛起微微的水波,两旁古老的房屋与我们渐行渐远。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安逸。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缕阳光照在西塘的河面上,它仿佛披上了银纱,把古镇映射的别有一番韵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色渐渐暗去,西塘的夜晚没有城市的灯火通明,暗淡的灯光在隐约中闪烁,仿佛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我们也好似进入了时空隧道,感受着它的千年沧桑……
我喜欢西塘,那里的建筑有特色,桥多,街道窄,还有很多小吃的。我吹着泡泡,五颜六色的泡泡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好像给那些老房子穿上了色泽艳丽的衣裳,多美啊!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到磁器口游玩。一早还阳光明媚,突然,天空下起蒙蒙小雨,虽说下着小雨,但来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多。
一进老街的入口处就看见老街用灯笼和倒挂的'小伞装饰着鲜艳漂亮,我们走在石板路上看见道路两旁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商家们都争先恐后的吆喝着自己家的商品。你看——有手工糍粑、手工酸辣粉、有名的手工陈麻花还排着长长的队呢……爸爸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手工糍粑,糍粑甜甜的糯滋滋的。爸爸说看那里,那是谁?有的游客尖叫着张飞,张飞,张飞牛肉,不仅牛肉干吸引游客,而且扮演张飞的人也特别引人注目。他表情严肃形象威武,貌似告诉游客张飞牛肉干质量品质杠杠的。随着一声声敲鼓声,一个戏剧院吸引了我的眼球。里面宾朋满座都是来观赏表演的,这个时间正是上演川剧类。表演者穿着戏服,这戏服让我觉得好神秘,表演者表演了川剧唱腔的曲目,虽然依依呀呀的我一句也没听懂,但他们表演得很认真,我能感受到这古老艺术的神奇。让我目不转睛的就是那川剧变脸,扇子一挥,头一扭,就变成了不同的脸谱。观众们的掌声欢呼声久久不能平息。
看完川剧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一位笑眯眯的老人雕塑,他很慈祥手里拿着的铜锣和手杖,头上还裹着头巾,妈妈说这是打更的人,以前没有钟就靠这样的师傅提醒人们工作的作息时间。我们边走边聊着看见有个寺庙里面正在装修门前写着游客止步。我们悠闲的走着听见清脆的歌声弹着优美的钢琴不知不觉来到了文艺小清新的小巷,这里的干花鲜花布满了街道的两旁让人觉得温馨浪漫。我还沉浸在这小清新里,外公说前面有个钟家大院,外公边走边跟我说:“钟家大院的主人名叫钟云亭,老先生是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后来告老还乡在这里修建了这个院子。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钟家大院,院子用清瓦木架结构建成,回南环绕空气流畅,这就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呢。”
从钟家大院出来,柏油路上穿梭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新建的磁器口牌坊,一栋栋高楼大厦之前的游览就仿佛是穿越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迪迪迪一阵汽车的啦吧声的响起,我们准备离开古镇上车回家了。
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是河下古镇。美丽的河下坐落在我富饶的家乡——淮安。它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辉煌灿烂,风流潇洒。现在的它,在人们眼里已经是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和美食重镇。两千多年来,她在风吹雨打下,已破烂不堪。可经过修建,当年繁华的淮安明珠便又站在了我们眼前。
接近一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萦的河下。远远望去,她多像一个静坐的仙子。走在已有两千年历史的石头路上,两眼望着古色古香的小街,不禁想起了当年这里的热闹情景:有的在店门口吆喝,有的东奔西跑在街上,不是买吃的就是买衣服,或许有人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表演铁砂掌,还有许多孩童嘻嘻哈哈的围在一起做游戏。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到了文楼。当年的文楼汤包可算是文明了天下,许多人慕名而来,把餐厅挤满,人人嘴里都留着蟹汁,口口声声叫着:好吃,好吃!小二,再来一份蟹黄汤包!
挤出小街,走上了平坦而又的广阔的大道。走过了拱桥,已经累了,便找了一个台子坐下休息。正巧,台子对面就是梁红玉祠,休息够了就踏进了祠的大门。这是个小院子,四方有地,而满地都是绿,只是有几株黄黄的油菜花点缀了一下这片地。走进正房,还有迎风招展的彩旗和梁红玉的画像。
走出了祠,遥望着梁红玉石像,情不自禁地想上前张望。在欲想的逼使下,我走上了通往石像的桥。用手摸摸她的战袍,心中莫名地荡起了一种激情,一种励志要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激情。
放眼望着湖,一片绿。风吹过杨柳,柳枝随风飘。
离开了古镇,回头望着门,金色的河下古镇四个大字在花花绿绿间永久的立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走出了古镇,也忘不了那情景。夜晚,灯光明火一定会把它照得更加美丽。
早就听说西塘有一个古朴典雅,景色如画的美丽古镇。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这令人神往的地方。
走进西塘古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热闹非凡的古老街道。瞧!只见古色古香的房子整齐地排在街道的两边,大大小小的店铺门口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经典美味的特色糕点、有传统简朴的服装、有种类繁多的古书、还有许多制作精良的工艺品……
听!我走在人流如潮的街道上,耳畔掌柜们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他们用那古镇特有的口音热情地招揽着顾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高兴地谈论着自己的收获,不时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或许是又发现了什么宝贝吧。忽然热闹的人声中响起细细脆脆的一声,像鸟儿清晨的第一鸣,紧接着便是叮叮咚咚响成一片,匆匆忙忙地跑进耳朵里。我环顾四周。哦,原来是风儿也赶来凑热闹,吹响了屋檐下大大小小的风铃……
离开街道,我们又来到了游船码头,坐上了悠悠古韵的乌篷船。只见湖中的一片片荷叶又圆又大,像一块块碧玉,几只粉红色的荷花调皮地探出头来,和翠绿的荷叶相衬相映,美妙无比。不远处几只鸬鹚乖乖听着渔民的指挥,一只只跳下湖去,不一会儿便捕到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像撒了一片碎金子似的……如诗如画的古镇美景让人感到悠然自得,十分惬意。
夜幕降临,我漫步在傍水的烟雨长廊中,一边是店铺前通明的灯笼红纱,一边是湖里荷花灯一闪一闪的点点烛光,伴随着清风和远处的蛙声、虫声……演奏着美妙的《西塘夜光曲》,轻快地飘荡在小镇的每个角落。
西塘古镇,希望你永远美丽!
在这个假期里,让我最兴奋的是和妈妈去了江南水乡——西塘古镇。车上的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它拥有两千年的历史,那里有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我们坐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西塘古镇。
一进西塘古镇,我看见河边有一排排古老的房子。西塘古镇与其它水乡不同在于它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只是没有颐和园的漂亮罢了。雨天再大的雨也淋不湿,晴天多火辣辣的太阳也晒不到。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桥,有的像彩虹挂在河面上,有的像豆腐块堆砌而成,有的像一座长廊,还有的干脆连栏杆都没有,像一根独木横在水面上。到处都是小桥流水,到处都是依河而建的民居,古朴典雅。房屋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美极了!
到了晚上更是美丽,河两边的房屋都挂着红色的灯笼,被河水映照着犹如仙境一般。我和妈吗一起去放荷灯(就是用纸叠的荷花,在中间放上一个蜡烛),听说那是可以为家人祈福的。所以,每个晚上河面上都要漂着无数金光闪闪的荷花灯,承载着一个个梦想与祝福扬帆起航。
西塘很美,好吃的东西也特别多。有芡实糕、脆皮花生、大头菜等等。我和妈吗最爱吃的是管老太臭豆腐,那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呀。我们还带了一些当地的特产给上海的姑姑、大伯。他们可高兴了,边吃边说好吃呢。
抛开一切烦恼,在古镇中体会淳朴的民风,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呀!
久闻的古老西塘人家,那一座座紧挨在一起的房屋,古朴典雅而又古色古香。浓墨淡彩的江南水乡风光,当然少不了小桥流水的点缀了。一块块方块石铺着的小石路一条连着一条,碧波荡漾的河面上行驶着一条条小船,不时地诉说着西塘古镇近千年来的苍桑。
那天,朦朦胧胧地下起了小雨。使古镇的风韵散发地淋漓尽致,置身其中如梦似幻。一条条幽幽的小巷,吹来阵阵凉风。飘来了阵阵芡实糕的香味,听见了一声声淳朴的吆喝声,闻到了令人怀念的臭豆腐香味。
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桥,它像一条白玉带一样,系在小河的腰间。它的上面还有一些图案,刻得栩栩如生。有刻着龙、凤凰等寓意吉祥的东西。小桥上的台阶一阶一阶的,每一阶约40厘米。桥下,便是那潺潺的小河了。小河倒映着蓝天的光辉,因此变得更加漂亮。桥下偶尔还会经过几条悠悠行驶的小船,渔夫悠闲地划着船,摆动着船桨,坐在船中甚是惬意。欣赏着这一路独特的风景线——小河环绕着房屋,墙沿上长出了绿绿的青苔;一路上的人熙熙攘攘,路口汇成了“人流”;客栈里的住客边吃饭,边欣赏风光;河里一只只小动物与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接着,我的目光被那一排排紧挨着的古色古香的木屋吸引住了。窗户是用木头精心雕刻的,门也是用木头仔细加工而成的。门上的框井然有序,你若凑近去闻一闻,还有一股别具一格的香味。走进去,总要跨过一个门槛。屋内,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古色古香的家具。近看,不管是椅子的棱角还是桌子的棱角都被岁月抹平了。可见所经历的岁月有多么长,才得以保存下着岁月的见证。
哦!西塘古镇——你就是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更是西塘人民心中那颗一直在闪闪发光的明珠,为嘉善添上了一抹灿烂。
啊!西塘古镇你就像——一首流传了千年的歌,至今仍风韵犹存;一块碧玉,嵌在嘉善的一角;一壶美酒,在近千年之后仍醇香阵阵……
人人都说祖国年年风景好。这不,今天我就进行了故地重游——再游洛带古镇。虽然,以前我来过这个地方,但现在却已不是往年的样子了,真可谓万象更新。
洛带,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一跨入洛带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朴、雄伟的筒子楼。出于好奇,我拉着妈妈走了进去,心想:“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一进入筒子楼,就看见一座大的亭子矗立在眼前,只见这个亭子造型奇特,下面有一个长廊,上面呈三角形状,顶上还有一个金属物体,旁边挨着许多大小不一的亭子,个个色彩古朴。我抬头往上一看,整幢楼呈竹筒状,四面有许多房间,门都是推拉式的。人站立于楼下,抬头能看见蓝色的天空,圆圆的,人就似坐于井底。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坐井观天”。
人太多了,可谓接踵磨肩,我们只好随着人群走动。突然,我看见一个男孩拿着一把弩,我也想要一把。便上前去问小男孩,他的弩是在哪里买的,他却只是顺手指了个方向道:“外面。”我想古街这么大,到底是哪个外面呢?算了吧,碰到了再说。没成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一处拐角,还真发现有家店子在买“弩”——这种古老的兵器,我向妈妈指了下,妈妈便明白了。我们进店进行了讨价还价,终以合理的价钱买了下来。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玉带湖。湖中有许多鱼儿在尽情地游玩。见有人在湖边逮鱼,我也想逮几条回家养养。妈妈拿起伞,将伞盖打开,当有小鱼游近时,她便迅速地将伞放入水中,企图将鱼儿捞上来,不想鱼捞上来后,还没等伸手去抓,便又溜之大吉了。再一看伞,早已变了形,伞盖也改变了方向。我不甘心,打算让妈妈再捞几次,可那些鱼儿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思似的,一溜烟地游开后再也不肯靠近。我想着这些鱼也太聪明了,便换了个地方,可我们刚一靠近,湖边的鱼便又游远了。这些鱼也太精明了,真难抓。为了捉到鱼,我不得不有些耐性了。我静静地在湖边等着,终于有鱼游近了,但一伸伞却又跑了。一次、两次……均是无功而返,我灰心了。这时妈妈也发话,要我回家了。我也便只有带着遗憾地离开了。
哎,不管怎么说,此行还是有收获的。我买了想要的东西,欣赏了变化后的美丽古镇,也收获了快乐。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古镇,它的名字叫’西塘。
出发之前,我特意查找了资料,“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这究竟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古镇啊,我顿时对西塘充满了向往。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就出发了。盼着盼着,西塘终于到啦!一下车,一幅安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便在眼前展开——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尤其是那些临河的老屋,屋檐边是延伸出来的廊棚,即使下雨也可以放心地走遍西塘呢,它们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称,叫烟雨长廊。
我们沿着河边的主道慢慢往里走,古镇似乎刚刚苏醒,许多店家还没开门,游人很少,窄窄的小巷里只有我们三人清晰的脚步声。我忍不住抬头看看,小巷两边是斑驳的墙壁,笔直地站立着。再一低头,脚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砖小路,青苔正沿着墙角慢慢生长。这时候,清晨明媚的阳光已经照射到小路上,古老的西塘仿佛重新焕发出光彩。
当然,西塘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各式各样的.桥。西塘的桥太多了。环秀桥、狮子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等等。这里的桥大多是小而窄,安静地栖在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卧龙桥,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桥面的石板被岁月冲刷得越来越平整。爸爸说,走在这样的桥面上,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历史无声地对话。从卧龙桥上远望,几乎能看到大半个西塘古镇,桥下的河水则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
美丽的西塘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幅画,一幅宁静平和的水墨画。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古镇。导游买了票之后,就带领我们从大门进去了。正对大门,是一个水池,水中不时有小鱼游来游去,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好看极了。
走了许久,我们来到了长廊,走在迂回的长廊上,看着右手边的河流上的船夫撑着船,从我们身边缓缓驶向远处。看着长廊下人们开心地谈笑着,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愉悦了起来。看着清洁工人正忙碌地打捞着水草。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上了一座拱形的石桥。石桥链接着两岸。石桥上人来人往。天空中不知何时飘起了毛毛细雨,可走在长廊下的我们,却根本不用担心会淋到雨,当然,这也就验证了当地的一句家常话:“雨天走到家,照样不湿鞋。”
我边走边欣赏廊边的风景,忽然,一阵阵香味随着风钻进了我的鼻孔里,我用力地吸了吸,不禁感叹道:“实在是太香了。”这时,我的肚子也“咕咕”地叫了起来。我想;被这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所吸引,连肚子饿了也没察觉到。此时我在收回正在看风景的目光,吧目光投到美食上,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各种各样的美食沿街排列,五颜六色,样式不同的美食无时不刻地诱惑着我,我应接不暇。我来到一家美食店,里面的东西全部都是当地的土特产,有扎肉,蝉衣包圆,熏蟾蜍……还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不过香味都非常诱人,我在这些美食面前犹豫不决,不知该买什么好。经过再三斟酌,我决定买剥了壳的小龙虾。我咬了一口,很美味,我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令我回味无穷。
时间流逝的飞快,我们就要和西塘古镇说再见了,这里美食,美景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