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人心得体会

| 新华

在建设现代化铁路强国的道路上,中国铁路人不畏艰险、奋斗不息,书写下新时代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

矢志创新谋突破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广为人知的名字,也是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集大成者。2012年底,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波,担任铁科院集团公司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项目团队牵头人。

牵引系统是高铁列车的“心脏”。为了让复兴号拥有“中国心”,张波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建立图形化软件开发平台,代码量超过100万行,集成600余个标准化功能块,最终构建起第一套软件系统。“复兴号牵引系统的软件和软件开发平台都是自主研发,这为未来技术创新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制动技术则是高铁列车的“安全阀”。为保证硬件稳定可靠,张波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生产车间密切跟踪每一个细节。为确保制动安全,他们进行了上百万次测试。最终,研发团队突破了时速350公里等级防滑控制技术,制动系统从控制软件到阀类硬件、基础制动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真正成为复兴号的“安全守护神”。

2017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回忆当时情况,张波仍激动不已:“我将勇攀科技高峰,以铁路人的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

按时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奔驰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高铁列车拥有自动驾驶的“智慧大脑”。而这背后,离不开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志强的贡献。

2017年,中国通号组建高铁C3+ATO自动驾驶创新团队,陈志强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从立项到上道试验只有不到1年时间,陈志强鼓励大家:“真正的核心技术买不来,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干出来。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018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启动高铁自动驾驶系统现场试验。其间,C3+ATO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以近乎零缺陷的高水平表现通过了专家组数百项细致严格的测试。

2019年12月30日,时速350公里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全程自动驾驶,陈志强带领的C3+ATO自动驾驶系统创新团队也获得了当年的火车头奖杯。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2

通过观看直播,我被他们的事迹深深震撼,10位最美铁路人正是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铁路人的缩影,他们在铁路建设发展中的付出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从追赶到超越的浴火重生。一代代铁路人用坚守与付出书写着追梦的奋斗历程。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皎龙号”深潜船创造了“中国深度”;“嫦娥号”飞船创造了“中国高度”;“复兴号”动车组创造了“中国速度”。“最美铁路人”是平凡的英雄,是无数铁路职工的缩影,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勤劳的双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绚丽的人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来自格尔木工务段的于本蕃,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铁路人和新时代的铁路榜样。

他的美在于奉献。他立足雪域高原13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他的美在于坚持。24岁的他就踏入青藏线,在高海拔的青藏铁路默默坚守,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标准更高,风沙强意志更强”的顽强作风,守护着青藏铁路的安全畅通。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坐标,榜样是一种力量,它不断激励我们前行,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为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3

观“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后,我感触良多,一部分出于对先进模范的敬仰;另一部分出于对铁路人的敬畏,更知背后的艰难酸楚。

默默无闻,却依旧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懈追求,展现出他们昂扬向上的激情;爱岗敬业,时刻谨记着铁路人的重任。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八个字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面对责任勇于担当,虽身处平凡岗位,依然兢兢业业,这便是“低调”;面对难关不胆怯、不畏惧,关键时刻迎难而上,这便是“高调”。

他们皆来自基层,是万千铁路人的精神缩影。

线路受阻,多少日夜防洪抢险,面临生死考验,他们依旧冲锋在前。

一票难求,无数游子返乡无路,为使万家团圆,他们攻克无数难题。

蜗行牛步,旧时车缓长路漫漫,今日高铁飞驰,他们重振大国雄风。

我作为一名基层铁路职工,虽不能纵观大局、指点江山,但可尽自己绵薄之力,为铸造交通强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我们新时代铁路人必将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以饱满的热情、勤恳的作风、扎实的行动去共同实现中国铁路事业腾飞的梦想。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4

“两路精神”筑“路”更筑“人”

川藏铁路开工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曾引领筑路人建起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两路精神”在新时代也焕发了新的生机,有了新的担当与使命。“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两路精神”不仅筑起了贯通青藏高原的“生命线”,还筑起了“两路人”的“品格线”。

以严谨的态度、精确的测量,定下“两路人”的“科学线”。青藏高原地质条件复杂、独特的气候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在此施工、修路有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之所以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筑起,离不开对科学的尊重。“两路”工程制定者、决策者以及施工者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自然、立足人文,用科学武装头脑,攻坚克难。因此,面对新的使命,不论是大工程还是简单的一条小巷、一弯拱桥,建设者都应坚持“两路精神”,严谨分析、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推动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以坚强的毅力、过人的勤奋,立起“两路人”的“拼搏线”。在“两路”修筑之时,除了恶劣难挡的气候,落后的设备工具等也使得修路工程举步维艰。但“两路人”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地冲向最险峻、最艰难之处。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两路”建设队伍斗志昂扬,以惊人的毅力筑起了“天路”。新时期,新的建设者应当继承、发扬“两路精神”,在推动、落实筑路、修桥以及安置房建设等惠民工程时,做到“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为居民送去便捷、舒适。

以昂扬的斗志、折箭的决心,顶起“两路人”的“担当线”。“两路”建设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是因为在“世界屋脊”上建起一条畅通之路是一个无人碰触过的课题。当时的“两路人”,于内有着国家、人民赋予的重任,于外有着他国学者的冷眼、质疑。在重重压力之下,“两路人”未退缩,而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锐不可当的勇气,迎“高压”而上,敢为人先。新征程下的建设者也应不惧“高压”,坚持贯彻“两路精神”,焕发新的斗志。在工作中,只要是利民惠民的建设工程,建设者就要敢于顶住压力、破除阻碍,建立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宜居的保障房屋以及秀丽的公共文化场所等,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期惠民利民的关键一环,对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建设者要以“两路精神”为指引,信科学、敢拼搏、有担当,集中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5

又一“天路”唱响全国

1954年我国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全线通车,成为了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在此之前,韩红在2005年春晚上唱响《天路》,歌声传遍全国,“天路”人尽皆知。近日,川藏铁路开工,将有又一“天路”贯通川藏、唱响全国。

歌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艰苦奋斗建起强基路。古有“一身报国有万死”“视死忽如归”,今有“要叫群山低首,要叫大江让路,天上架长虹”。古今中国人,前有深渊敢直面,视死如归心坦然,高山凶浪千万险,能教日月换新天。中国人从来不怕艰难险阻,只会一往无前,勇担时代重任,建设伟大祖国。近日,川藏铁路开工,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广大铁路建设者如此,我国各族人民亦如此,在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时期,中华儿女理当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精神建起强基惠民路,努力奋斗建设美丽家园、幸福中国。

歌咏“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精神,勇往直前筑起钢铁路。“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素有“天路”之称。近日川藏铁路开工,铁路工人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两路”精神,勇往直前再筑高原铁路,又一“天路”即将现世,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力量、唱响中国辉煌。

歌颂“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精神,同心协力架起连心路。川藏铁路的建成意义重大,其中之一就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因此建成川藏连心铁路,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建设川藏铁路,要弘扬“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充分调动各族儿女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奋斗,同心勠力合拼搏,不分你我,全国支援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又一“巨龙”将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又一“天路”将闪耀在世界东方,盘旋在世界屋脊之上。

“天路”虽长,却拉近了中华儿女的情谊;“天路”虽高,却挡不住各族人民对人间天堂的向往;“天路”唱响,人民群众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6

最美,何为最美。在普通人眼里,最美就是长相最漂亮的美女亦或是帅哥,也有可能是一些很漂亮的风景、花草。可是最美在我眼中,就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娄底车务段冷水江东站调车长杨卫华。

调车作业,坚持1天,不难;坚持1周,不难;坚持1个月,不难;可是坚持29年,1万多个日日夜夜,杨卫华能将枯燥的调车作业做到“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表现出一名铁路人对于按标作业的坚守以及对于自身工作的高要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卫华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在日常工作中,他秉着“多学、多问、多看、多做”精神,付出别人难以企及的努力,在他的六万多字的工作笔记中,每一条他都烂熟于心,在单位上,别人都叫他“活规章”、“土专家”。杨卫华始终第一时间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规章站在技术变革的最前沿,利用经验总结提炼出“杨卫华安全调车法”和24句“调车作业七字诀”,资料通俗易懂、简单易记被广泛推广运用。

结合我段团员青年实际,目前我段团员青年日益增多,可是由于长期夜班的工作性质及周边环境因素影响,团员青年的政治取向及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有的只讲享乐,不讲奉献;有的认为自我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对于得失心里有落差;有的认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产生消极冷漠情绪;还有的在社会上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以上种种反映了在当前我段维改的新形势下,团员青年思想波动较大,触发点多,不利于广大团员青年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广大年轻人更应当抓住此机会。此刻,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即将成为工务骨干队伍的主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同时也相对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有的缺乏基层和艰苦地方的扎实磨炼;有的对于线路知识的了解不够强;有的担当作为的底气还不足。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更是一次机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对于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必须要虚心请教教师傅,发扬“多学、多问、多看、多做”的精神,时刻坚持乐观的心理,抵制社会上不良习气的熏染,立足本职岗位,在铁路事业的发展建设上奉献出自我一份绵薄之力。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7

在新征程上持续唱响奋斗的力量之歌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了我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面貌,每当歌声响起,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就会随着音符的传播矗立在人们的心里,简洁的填词、豪迈的旋律、铿锵的节奏,让人听过之后仿佛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奋斗的力量。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持续唱响这首力量之歌,从歌曲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在新征程上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唱一句“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唱出满满干事创业劲。听到这句歌词就仿佛感受到了工人们的韧劲、钻劲、干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正是凭借这些劲头,工人阶级在党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担当作为、锐意进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凭借这些劲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工人们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三线建设,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用了20年的时间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现代工矿业企业及科研院所2000多家、工业产品重大科研和生产基地45个,为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凭借这些劲头,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持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经济增长奇迹,无论是历时8年建成的建筑规模超大、施工难度空前的港珠澳大桥,还是历时22年建成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广大工人们的韧劲、钻劲、干劲在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十足的韧劲、钻劲、干劲迎接新的挑战和困难。

唱一句“造成了枪炮,送前方”,唱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情。听到这句歌词就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那是一幅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而紧张劳动的画面,革命战士们在前线奋勇作战,广大工人们在后方补给支援,虽然任务分工不同,但是对忠于职守的自觉、对无私奉献的追求相同,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而战斗。如今,当初的黄崖洞兵工厂已成为旧址,但从取而代之的兵工厂展览馆中,我们还能依稀感受到那段火红的革命岁月,那里的一草一木仿佛还在述说着工人们在生产“八一”式步枪、自产“掷弹筒”时的激情,正是有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执着心,工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创新突破,切实解决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优。纵然身处和平年代,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者依然大有人在,为保护国家重点海上试验平台而牺牲的三位勇士、为战胜疫情迎难而上的白衣天使、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逆行的消防战士等。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保持忠于职守的自觉和无私奉献的追求,将涓滴之力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伟力,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唱一句“咱们的脸上发红光,咱们的汗水往下淌”,唱出乐观自信、艰苦奋斗心。听到这句歌词就仿佛体会到了工人们在逆境中怀揣乐观自信,为了理想而进行着艰苦奋斗。乐观自信是因为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的、工人阶级的政党,我们善于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真理力量,使得我们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也使得我们越发得乐观自信。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秀作风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我们不断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法宝。因为我们的乐观自信、艰苦奋斗,又形成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给我们留下了“铁人精神”,在纺织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赵梦桃给我们留下了“梦桃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激励着我们不断地保持乐观自信、艰苦奋斗,我们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使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科技创新发起冲锋,使得一项项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保持乐观自信、艰苦奋斗,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踏上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划的宏伟蓝图,持续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满满干事创业劲,保持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坚持乐观自信、艰苦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__周年献礼。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8

1月27日,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__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邢云堂、刘晓燕、于本蕃、阿西阿呷、孟照林、张波、吴亚东、陈志强、周荣亮、亚库甫·阿沙木都等10位先进个人和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1个先进集体,是铁路行业300余万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

他们奋斗在铁路工作基层一线,有的潜心钻研高寒高铁操纵方法和作业标准,填补了世界相关技术领域空白;有的年纪轻轻就成为“工匠达人”,用勤学苦练证明9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有的坚守在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站区,用工作“零误差”保障青藏铁路安全畅通;有的长年在“慢火车”上为彝族老乡服务,被誉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有的精准服务铁路疏港运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促进货运增量;有的将青春献给铁路科研,助力复兴号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有的投身“智慧京雄”建设,让雄安站熠熠生辉;有的矢志不渝科技攻关,为高铁装上“智慧大脑”;有的从警15年,用慧眼和铁腕守护铁路车站安全;有的在贫困村扑下身子一干6年,展示了铁路扶贫的“铁担当”;有的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坚守武汉站,成为防疫物资转运的“头雁”……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集中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和奋斗精神。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和价值追求。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铁路人”证书。

“最美铁路人”获得者一致表示,新时代中国铁路领跑世界,奋斗其中,备感自豪,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立足岗位、笃定前行,积极投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9

10位最美铁路人用他们在平凡岗位中一路走来的辛勤足音,诠释着铁路工作者最美的岗位坚守。

“无敌解钩手”陈林用干任何事情都要有始终如一的态度;铁路公安宋鹏飞用一句保护旅客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用汗水换来天下无灾;忠诚守护“中国扶贫专线”的"神奇工长"汪伯华...…他们以热情、奉献、拼搏、担当,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观看后,我深深地受到了触动,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他们总是在平凡点滴中默默的奉献,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做好一件事并不难,坚持一直做好一件事却很难,然而“中国重载第一人”景生启,就在大秦铁路默默坚守了25年;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张润秋正是如此,常年待旅客如家人,旅客的事就是自家的事,在她的带领下“润秋服务组”成立,坚持初衷换来的是8969封表扬信和815面锦旗......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这一个个平凡的岗位闪耀出璀璨的星光。

作为一名普通铁路职工,我们应该立足岗位,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拼搏奉献,勇担使命,争做最美的重工电人。

铁路人心得体会篇10

矢志创新,干一行就钻一行

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词——创新。张波就是一位矢志创新的代表。

他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也是铁科院集团公司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项目团队牵头人。

牵引系统是动车组的“心脏”,为动车组高速运行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做牵引控制软件设计时,他们并没有选择高价进口,而是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图形化软件开发平台。张波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代码量超过100万行,集成600余个标准化功能块,最终构建了第一套软件系统,确保了整个牵引控制系统研发的进度。

风雨过后见彩虹。在张波和团队的努力下,一系列技术难关被攻克,复兴号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时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奔驰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高铁列车不仅速度惊人,而且拥有实现自动驾驶的“智慧大脑”。高铁列车能够自动运行,离不开众多研发人员的默默付出。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志强就是其中之一。

20__年,中国通号组建高铁C3+ATO自动驾驶创新团队,陈志强担任项目负责人。C3+ATO系统试验期间,陈志强总是站在司机驾驶室,目光注视驾驶台上各种信息,有时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因为“只有站着才能感觉到自动驾驶的列车运行是否平稳,舒适度可是咱们设备的关键指标啊。”

两年多的努力迎来了硕果。20__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全程自动驾驶,依托的正是陈志强团队研发的C3+ATO系统。

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