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二月十三日,是国家成立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__年前,日本对中国大举进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三十几万的中国同胞牺牲。设这个国家公祭日,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带着仇恨,而是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十三号这一天,我们的领居都观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邻居王奶奶:日本那些强盗,在中国的地盘撒野,太可恶了,简直就像没人性的禽兽!
邻居吴叔叔:这些日本鬼子,实在是太坏了,烧杀抢掠不说,到现在还在抵赖,想埋没真理,明明杀了三十多万中国人,却说只杀了十到二十万人。难道十到二十万人不是人吗?你们凭什么这么说?你们为什么不敢作敢当?在强国面前是只老鼠,在弱国面前是只老虎!
邻居陈同学:日本人像一群发了疯似的老虎,清朝的皇帝更是腐败无能,居然看着这么多人白白牺牲,却无法报仇!
其实,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他们如此惋惜与愤怒,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
20__年12月13日,是第_个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公祭日到来之前,“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出现在南京多个地铁站点的通道内,乘坐地铁的市民纷纷停下,写下各自心声,“勿忘国耻”、“世界和平”、“祖国万岁”、“爱我中华”等等表达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祈愿,有的市民还画上“和平鸽”,旨在发出追求世界和平完美音符。
铭记历史,警示后人。83年前的今天,也即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余万中国同胞倒在了血泊中。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由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这场侵华战争,更是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彰显出一个国家对于生命的敬畏同时,也有助于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唤起世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历史记忆,犹记如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3年过去,中华门城墙上战争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万人坑”的累累白骨仍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沉痛的历史。然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主张“侵略定义未定论”,质疑大屠杀中遇害人数,甚至对中国设立公祭日提出异议。比如,日本教科书中对战争描述就多以被害经历为主,加害经历不断被删除。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等纪念馆中,与加害历史相关的展品甚至被撤除。
铭记历史,展望和平。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已成全人类的永久记忆。加拿大安大略省就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早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近日,为悼念大屠杀死难者并揭露侵华日军残忍罪行,日本有识之士还于广岛、大阪、名古屋等地举办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开创两国和平友好的未来。
以史之音,奏响和平。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就再次表明: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多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历史的耻辱是昨日的惨痛记忆,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40年改革开放,40年春华秋实,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而今划破南京上空凄厉低沉的防空警报声,更鞭策着13亿多中华儿女要铭记历史,把在公祭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音符。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1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把这一天作为国家公祭日呢?这是因为79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对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在12月13日攻入南京对南京同胞展开血腥大屠杀的日子。
当时,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后对城内手无寸铁的同胞展开了长达42天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像你们一样的儿童、学生都被无情地杀害,城里三分之一的建筑遭到严重毁坏,大量财物遭到任意掠夺。
然而,值得称颂的是中华历来是不畏_、敢于抵抗一切敌人的伟大民族。经过8年艰苦抗日,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也于1945年9月2日与我国正式签订投降书,那些没有人性的日军有的被赶出中国,逃回日本,有的则被国际法庭判以重刑,受到严厉惩处。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美好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更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人人都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同学们,作为中国公民一分子,你们现在或许还不具备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平的能力,但是我相信:你们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好的。希望同学们在这温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不仅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与人为善、分清是非、有正义感的好人。
今天,是我国第_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1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在警报拉响的那一刻,无数后人静默沉思,反思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当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杀戮,当积贫积弱的国家遭受到邻国的侵犯,除了对于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我们更应该在81年后的今天,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认识到战争与和平的本质,认识到积弱必被欺的本质,并以此为屈辱历史,防止同样的暴行再次发生。
自二战后,国际间的和平环境已经维持了半个多世纪,虽然仍然有局部的摩擦,但总体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使各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进,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已经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国家面貌,朝着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迈进,一路走来,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证国人不遭受不平等的对待。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四十年,我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总量已取得显著进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电影《战狼》已经反映了我国面对其它国家的有力气魄。
当然,曾经遭受过屈辱,不能表现为纯粹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而应该在新时期,不忘屈辱,砥砺前进,在与日本等国家的相互交往中,保持平等友好的国际交往姿态,积极学习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文化,对于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日本人,我们绝不妥协。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_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3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上升,谁又能忘记多少年以前,为了打倒可恶的侵略者,中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呢?
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尊严,战士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不可以忘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拖着沉重的步伐经过了83年,我们又怎能忘却,83年前的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在短短的一周内,成了可怕刺刀下的牺牲品,他们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任由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的发泄着。
圆明园,一个当代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就这样被英国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啊!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不能忘记了国耻。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肯下苦功夫,长大成为栋梁之材,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人们对战争灾难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珍惜。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公祭日,每年都定期举行国家公祭。
我们不能忘却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我们不能忘却,南京在哭泣,中华在哭泣;我们不能忘却,在惨绝人寰的屠戮中失去的30万鲜活生命;我们不能忘却,失去的民族的尊严……这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深深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提醒着我们曾经所承受的屈辱与不公。
时间不能抚平所有的悲伤,记忆依旧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祭奠逝者,抚慰生者,来凝聚勇气直面历史,把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以国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恰好契合了民众的意愿。在这一天,我们感念逝者,还生命以尊严。唯其不可忘却,他们才能在民族记忆和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