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

| 新华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

20_年,26岁的崔亚飞一参加工作就进入学生工作队伍,在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当起了专职辅导员,7年的辅导员生涯,崔亚飞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更是人生路上共同进步的益友。

崔亚飞工作照“期末了,大家加把劲完成好目标任务,考好试过好年,学习不靠突击,持之以恒才是胜利,不要熬夜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崔亚飞说,辅导员管得大也要管得小、管得宽更要管得细,送走一届届毕业生,保存一个个电话号码,在他看来,这份工作琐碎而辛苦,却又非常幸福。

邓书芳是崔亚飞的一名学生,因为来自农村,入学时内向胆小,不善言辞。为了帮助她培养自信心,崔亚飞以为同学们服务为桥梁进行交谈,鼓励她担任班级资助委员,并引导她多参加各类活动。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领学生赴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知不觉,邓书芳资助委员一干就是四年,由于工作认真负责,赢得同学们的广泛认可,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在组织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以选调生身份选派到新疆担任基层干部,服务边疆。

硕士毕业,崔亚飞选择担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兼任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科副科长、五月阳光社指导教师等职务,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更多的学生成为三观正、动力足、行动强、发展好的新时代大学生。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队参加校园足球赛,“走近学生心灵,紧贴学生心理即时状态,要善于捕捉敏感信息,做到心在高处引领、身在低处着眼。”这是崔亚飞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他认为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跟他们交心,无论学生表现是否优秀,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

从20_年寒假开始,崔亚飞就组织全院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每人完成一次假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开展学习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应用、志愿公益等各种活动的同时,顺应学生“喜动”特征、尊重学生“自为”愿望,帮助他们向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发展。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领学生赴特校开展专业实践活动,2016年他指导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获得贵州省“创青春”创业大赛三等奖,2017年他所带的班级获得贵州省高校先进班集体,2019年他指导的学生学术作品获得贵州大学生“挑战杯”学术竞赛二等奖,他指导学生团队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四项并顺利结项......

崔亚飞深知,辅导员要育人先要育己。所以,他坚持参加培训、自主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除了教育工作外,与学生谈心也成为了他学习的一部分,近年来,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贵州好人”、安顺学院“三下乡”先进工作者、寒假脱盲再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学风建设先进个人等。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领学生赴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如今,崔亚飞已送走1000余位毕业生,许多曾经在职业规划和就业上有困难的许同学,在经过他的指导后,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崔亚飞的身份也从老师变成了密友,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王家应、敖利坚、简讯、王盛羽、罗茹、王雪丽等至今仍与他保持联系,无话不谈。

上课铃声响起,翻开“职业规划”的书本,崔亚飞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2

姬庆军,20__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为此,姬庆军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03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庆军同志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03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同志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庆军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鲁桥镇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姬庆军同志的努力工作的结果。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3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值春耕时节,走进位于上黄路沿线的嵩县黄庄乡王村村,老远就看见村民们正在翻地、除草、施肥,春耕播种作业正有序开展。嵩县司法局派驻黄庄乡驻村第一书记__在田间喊道:“大爷大娘们,疫情期间更要加倍小心注意防护,翻地期间也不要忘记戴口罩啊。”

王村距离县城25公里,沟深坡陡路险。作为第一书记,他主动承担起为村民购买春耕物资的任务,通过电话逐一联系生产队长,由他们收集村民对化肥、种子等春耕物资的需求,并按照种类和数量列出详细清单,组织车辆到县、乡农业物资市场统一采购,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化肥、种子到了,__又担心起了香菇种植技术以及疫情期间春耕作业的相关问题。今年以来,王村先后平整土地近百亩,用于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香菇大棚,建成后村集体再招标承包出去,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吸纳,项目预计年产生扶贫收益30万元,一方面能够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也将为本村及周边村的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大家伙一起脱贫致富。

今天,__还通过电话联系到嵩县源达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优秀共产党员、乡土人才王小黑:“王大哥,疫情期间比较特殊,麻烦您多在微信群里分享一些香菇的种植经验,我把您的电话留给村民了,遇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向您咨询,还请您多多指导啊!”

他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到:“作为第一书记,危急关头就应该凡事当“第一”,不能忘了来时的路,更不能忘了职责和使命,而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面对记者,__信心满怀的说:“在建设香菇产业基地的同时,王村还将依托前坪水库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让这方秀美山水吸引更多的城里人...”

春天来了,田野里一切都是新的!在通往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正带领王村村民,满怀希望地向前奔着......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4

今日,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上观看了一场节目,叫《新时代好少年》,里面有着许多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们虽然很平凡,可是,他们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这些同龄人照亮前进的道路。

有位哲人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一个小小的少年定下了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坚定地立在心田。他擅长画图画,会做一些小手工,这些小手工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废弃的、对别人来说没有用的物品。可是,他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做出许多精美的小手工,并拍摄视频,传到网上,网友纷纷在为他的画作和小手工点赞,没有一个愿意给差评的。在他的带动下,好多小朋友也不再乱扔废物,也把废物重新利用,既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也节俭了资源,为环保做出了自我的贡献。

这位少年就是林峻德同学,12岁。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他和我同龄,却如此心灵手巧,还制造出许许多多精美小手工,画出那么多漂亮的画,真不愧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啊!

接下来,还有一个好少年让我感动。她无私奉献,常常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她热爱学习,能够说出地道的英语,她还上过联合国演讲台上,发表过演讲,人们称她“小小外交家”。她有一个朋友,是个聋哑人,也十分内向。这个朋友认为自我生活没有期望了,可是,这个好少年却帮忙了自我的聋哑朋友。

这个好少年就是黄郁微同学,她找到了朋友的强项,帮忙朋友展示自我,成功让朋友走出困境。看了她的事迹后,我想:她真聪明,竟然能做出这么多伟大的事,并且,她又是那么地善良,能帮忙自我的残疾朋友摆脱困境。她做出了这么多出色的事,真值得我们骄傲,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既照亮周围的人,也温暖自我。做人不必须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必须要善良真诚。人心,不是求来的,而是善来的。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心,人才会予你和善。

今日,我观看了《新时代好少年》电视节目,我感受到了同龄人的执着精神和善良品德,那些拥有完美品德的人,他们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也是新时代的少年,难道我们不应当学习他们这种执着、善良的精神吗?难道我们不能做一盏温暖的明灯吗?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5

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负责人张建强:

老实做人 踏实干事

用张富清老人的事迹对照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为退役军人多办实事、好事,为退役军人事业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6

转眼间,在幼儿园呆了半年了,对于刚离开校园的我来说,这半年的点点滴滴真可谓是无谓俱全。我班有31名幼儿,有些幼儿个性活泼开朗,有的内向、善良,有的乖巧、可爱,但个性鲜明,通过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每位小朋友都有很大进步。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我回首所做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以后更好的完成工作。

本学期感觉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如:卫生、责任心等。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改正自己的不足,把工作做好,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不缺勤,服从分配,团结同事。

一、教育工作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具。

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水平,他们的习惯、兴趣,学习新的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意个别教育。

2、在一日活动中,教给幼儿初浅、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辅导。

二、安全工作

1、坚持每天的安全教育。

2、加强一日常规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家长共育

1、真诚的对待每一位狡诈,积极的向每位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表现,让家长清楚的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并支持和配合我园工作。

2、记录与每位家长沟通的内容,随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制定适合的教育措施,更好地做好家园同步教育。

四、对待成果与不足

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吸取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修养,大胆第创新教学方法。对幼儿加强德育、常规教育。与家长密切联系,实现家园同步,与配班老师团结协作、共同确定教育活动主题。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力求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7

一个人做点事情不难,难得是持之以恒,有多少人能向李庚南老师那样在一个岗位上坚守五十七年,都已年过七旬,还依然活跃在基础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这让我不得不对李老师深怀敬佩之情。

从1957年走上讲台开始,这位功勋卓著的李庚南老师已经从教整整57年,她凭自己的努力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初为人师的李庚南,作为班主任她都以“大姐姐”的情怀和学生相处,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下棋、打球、面批个别学生的作业、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她不怕繁琐,处处细微,从细节上帮助学生。七十年代起。她又以“母亲”的爱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九十年代,她是奶奶辈的老师了,她更加能理解和宽容学生,用“心”来教育学生,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校内生活,还关心学生的校外生活;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早恋问题,让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

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十年又十年,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初中毕业生。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人生能有几个50年呢?然而真有这样一位老师,敢于奉献自己,用她手中平凡的粉笔为我们演绎了她丰富又精彩的人生。她的人生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升华。有位哲人说过:平庸的老师叙述,良好的老师解释,优秀的老师演示,伟大的老师启迪。李庚南老师无疑是伟大的,她到达了一个老师最高的境界,我们应该反思、应该学习、应该努力。

首先,我认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其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们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只有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最后,要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李庚南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她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以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她为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的,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要务实、要勤勉、要吃苦,就是这样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身份可以普通,境界不能低下,一生勤勉奋斗,始终有所追求。让我们跟着李庚南老师的印迹走下去,努力成为她这样的人!

工作事迹的心得体会篇8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18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81733